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政策背景 | 第9-10页 |
二、现实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二、需求理论 | 第21页 |
三、公共政策评估模型之用户导向模型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义乌市小微企业的调研选择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样本收集与处理 | 第23-26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赋值 | 第23-24页 |
二、信度与效度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对小微企业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 第26-30页 |
一、小微企业领导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 | 第26-27页 |
二、调查对象的差异化较明显 | 第27-28页 |
三、部分小微企业成立时间偏长,营收较低 | 第28-29页 |
四、调查的小微企业集中在第二产业 | 第29-30页 |
五、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 | 第30页 |
第三节 与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的统计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义乌市小微企业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评价体系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熵值法计算评价体系权重的过程 | 第33-37页 |
一、剔除无效问卷后的信度与效度 | 第33-34页 |
二、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4-35页 |
三、评价体系的权重结果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小微企业对公共政策的认知情况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小微企业对公共政策的一般评价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小微企业对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 第39-42页 |
第五节 小微企业的公共政策需求情况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义乌市小微企业公共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 第44-51页 |
第一节 义乌市小微企业公共政策实施的成效 | 第44-47页 |
一、“最多跑一次”的行政方式获得本地小微企业认可.. | 第44页 |
二、政策实施对象普遍对义乌市政府人员表示信任 | 第44-45页 |
三、现有的公共政策给实施对象带来帮助 | 第45-46页 |
四、实施对象认为现有的公共政策能促进其发展 | 第46页 |
五、大部分实施对象愿意义乌市继续执行相关政策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义乌市小微企业公共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 第47-51页 |
一、政策宣传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 第47-48页 |
二、受调查对象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较低 | 第48页 |
三、小微企业的公共政策的获得感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四、小微企业对目前的公共政策的忠诚度有待提高 | 第49页 |
五、政府产业园区面临搬迁成本和入园门槛限制 | 第49-50页 |
六、政府各项公共政策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基于义乌市小微企业需求的公共政策完善建议 | 第51-57页 |
第一节 小微企业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建议 | 第51-52页 |
一、政策制定前开展小微企业生存现状的广泛调查 | 第51页 |
二、政策制定过程中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 第51页 |
三、政策制定时邀请小微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协商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提高小微企业公共政策满意度的相关建议 | 第52-57页 |
一、拓宽公共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来增加政策的知晓度.. | 第52-53页 |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园的建设和配套服务政策 | 第53页 |
三、针对不同行业需求,进行公共政策的差异化供给.. | 第53-54页 |
四、进一步完善“资金获得”“人才引进”等工作 | 第54页 |
五、进一步提高开展各项公共政策的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权益保护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