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银金双金属纳米簇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符号说明第23-25页
第一章 绪论第25-55页
    1.1 引言第25-27页
    1.2 裸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第27-30页
        1.2.1 金纳米簇第27-28页
        1.2.2 银纳米簇第28-29页
        1.2.3 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第29-30页
    1.3 金属纳米簇生物传感器第30-35页
    1.4 硫醇保护的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第35-46页
        1.4.1 (Au)_n(SR)_m第37-39页
        1.4.2 (Ag)_n(SR)_m第39-42页
        1.4.3 (Au-Ag)_n(SR)_m第42-46页
    1.5 电化学水解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第46-52页
        1.5.1 电化学水解氢燃料电池第46-48页
        1.5.2 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第48-51页
        1.5.3 反应机理第51-52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52-55页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第55-71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的起源第55-59页
        2.1.1 Thomas-Fermi模型第55页
        2.1.2 Hohenberg-Kohn引理第55-57页
        2.1.3 Hohenberg-Kohn定理第57页
        2.1.4 Kohn-Sham方案第57-59页
    2.2 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第59-63页
        2.2.1 Runge-Gross定理第59-61页
        2.2.2 含时的变分原理第61-62页
        2.2.3 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第62-63页
    2.3 线性响应理论第63-68页
        2.3.1 含时的Kohn-Sham方程第63页
        2.3.2 分子轨道下的线性响应理论第63-66页
        2.3.3 Tamm-Dancoff近似第66页
        2.3.4 谐振子强度和极化率第66-68页
    2.4 交换相关能泛函第68-69页
        2.4.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68页
        2.4.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68-69页
    2.5 计算软件包第69-71页
第三章 配体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电子性能的调控第71-101页
    3.1 小分子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电子性能的调控第71-82页
        3.1.1 前言第71-72页
        3.1.2 计算细节第72-73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73-81页
            3.1.3.1 种类影响第73-77页
            3.1.3.2 构型转变第77-79页
            3.1.3.3 组分效应第79-81页
        3.1.4 小结第81-82页
    3.2 硫原子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电子性能的调控第82-101页
        3.2.1 前言第82-83页
        3.2.2 计算细节第83-90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90-98页
            3.2.3.1 尺寸效应第90-91页
            3.2.3.2 构型效应第91-93页
            3.2.3.3 组分效应第93-95页
            3.2.3.4 化学序效应第95-98页
        3.2.4 小结第98-101页
第四章 生物硫化物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传感性能的调控第101-131页
    4.1 专一性传感器第101-115页
        4.1.1 前言第101-102页
        4.1.2 计算细节第102-103页
        4.1.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5页
            4.1.3.1 银纳米簇的传感机理第103-108页
            4.1.3.2 银金双金属纳米簇灵敏的传感性能第108-109页
            4.1.3.3 硫覆盖率的影响第109-113页
            4.1.3.4 构型效应第113-115页
        4.1.4 小结第115页
    4.2 选择性传感器第115-131页
        4.2.1 前言第115-116页
        4.2.2 计算细节第116-119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119-129页
            4.2.3.1 传感灵敏性第119-124页
            4.2.3.2 传感选择性第124-129页
        4.2.4 小结第129-131页
第五章 硫醇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光学性能的调控第131-153页
    5.1 (AuAg)_(36)(SPh)_(24)第131-141页
        5.1.1 前言第131-132页
        5.1.2 计算细节第132-135页
        5.1.3 结果与讨论第135-141页
            5.1.3.1 DFT能量第136-137页
            5.1.3.2 光吸收谱第137-141页
        5.1.4 小结第141页
    5.2 (Au)_(36)(SePh)_(24)第141-153页
        5.2.1 前言第141-142页
        5.2.2 计算细节第142-143页
        5.2.3 结果与讨论第143-152页
            5.2.3.1 光吸收谱第143-145页
            5.2.3.2 ICM-OS第145-152页
        5.2.4 小结第152-153页
第六章 水溶液对银金双金属纳米簇HER催化机理的调控第153-161页
    6.1 前言第153-154页
    6.2 理论方法第154-156页
        6.2.1 计算细节第154-155页
        6.2.2 HER计算方法第155-15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56-160页
        6.3.1 催化剂的“休息态”第157-158页
        6.3.2 催化机理第158-160页
    6.4 小结第160-161页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第161-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7页
附录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1-183页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第183-185页
附表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活性羰基(RCS)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成像研究
下一篇:钙钛矿型氧化物用于典型小分子气体污染物的催化脱除及其反应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