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 | 第13-18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1.3 超级电容器 | 第18-21页 |
1.3.1 超级电容器原理 | 第19页 |
1.3.2 超级电容器技术特性 | 第19-20页 |
1.3.3 超级电容器分类 | 第20页 |
1.3.4 赝电容型的超级电容器 | 第20-21页 |
1.3.5 超级电容器组成 | 第21页 |
1.4 自支撑柔性电池制备工艺 | 第21-23页 |
1.4.1 柔性电池的电极材料 | 第21-23页 |
1.5 静电纺丝工艺 | 第23-28页 |
1.5.1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参数 | 第25-26页 |
1.5.2 电纺丝工艺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3 电纺丝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7-28页 |
1.6 选题意义 | 第28-29页 |
1.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细菌吸收基Mn_2P_2O_7–C@还原氧化石墨烯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 第31-50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2.1 实验原材料 | 第32页 |
2.2.2 Mn_2P_2O_7–C@RGO膜的制备 | 第32页 |
2.2.3 Mn_2P_2O_7–C@RGO膜的表征 | 第32-33页 |
2.2.4 Mn_2P_2O_7–C@RGO膜电化学测试 | 第33页 |
2.3 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2.4.1 Mn_2P_2O_7–C@RGO膜合成和结构分析 | 第34-44页 |
2.4.2 Mn_2P_2O_7–C@RGO膜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自支撑柔性Ni12P5–C@还原氧化石墨烯膜锂离子电池负极 | 第50-61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2.1 实验原材料 | 第50-51页 |
3.2.2 NC@RGO膜的制备 | 第51页 |
3.2.3 NC@RGO膜的表征 | 第51页 |
3.2.4 NC@RGO膜电化学测试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3.3.1 NC@RGO膜合成和结构分 | 第52-55页 |
3.3.2 NC@RGO膜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基于盐藻吸收复合的Sn-C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 第61-68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1 实验原材料 | 第61-62页 |
4.2.2 Sn-C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 | 第62页 |
4.2.3 Sn-C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表征 | 第62页 |
4.2.4 Sn-C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测试 | 第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3.1 Sn-C锂离子电池材料合成和结构分析 | 第62-64页 |
4.3.2 Sn-C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应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5.2.1 实验原材料 | 第69页 |
5.2.2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 | 第69页 |
5.2.3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材料的表征 | 第69页 |
5.2.4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超级电容器材料电化学测试 | 第69-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5.3.1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材料合成和结构分析 | 第70-74页 |
5.3.2 多孔ZnWO_4纳米颗粒超级电容器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4-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