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黄土与地基论文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相关法律规范第10-13页
        1.2.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相关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第17-28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组成成分第17-19页
    2.3 颗粒级配(筛分试验)第19-20页
    2.4 材料密度与吸水率(网篮试验)第20-21页
    2.5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混合料击实试验第21-26页
        2.5.1 试验过程第23-24页
        2.5.2 试验结果分析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适应性第28-33页
    3.1 依托工程地基特征第28页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般处理方法第28-31页
        3.2.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方法第29-30页
        3.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般处理方法第30-31页
    3.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特殊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研究第31-32页
        3.3.1 可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和形式第31页
        3.3.2 不同工程、不同部位地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利用形式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第33-63页
    4.1 试验场地概况及物理力学性质第33-38页
        4.1.1 试验场地概况第33页
        4.1.2 试验场地湿陷性原状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33-38页
    4.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设计方案第38-41页
        4.2.1 桩体填料第38-39页
        4.2.2 桩体设计参数的确定第39页
        4.2.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施工方法第39-41页
    4.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分析第41-53页
        4.3.1 取样第41-42页
        4.3.2 桩间土挤密系数第42-44页
        4.3.3 桩间土湿陷系数第44-46页
        4.3.4 平板载荷试验第46-52页
        4.3.5 桩体密实度第52-53页
    4.4 试桩浸水载荷试验第53-56页
        4.4.1 试验方案第53-54页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4.5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路基处理段的沉降实测与分析第56-61页
        4.5.1 沉降监测方法第56-57页
        4.5.2 沉降监测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4.5.3 沉降监测预测第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施工工艺参数试验研究第63-75页
    5.1 试验场地概况及物理力学性质第63-64页
        5.1.1 试验场地概况第63页
        5.1.2 试验场地原状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63-64页
    5.2 试验方案设计第64-66页
        5.2.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64-65页
        5.2.2 试验桩体参数第65-66页
    5.3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第66-73页
        5.3.1 桩间土挤密性试验第66-71页
        5.3.2 桩径变化第71页
        5.3.3 平板载荷试验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及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与不足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长安路片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抗风设计的折叠网壳房屋外形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