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块茎思维与游牧空间—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言第7-8页
绪论第8-18页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8-13页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8-11页
        (二)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18页
        (一) 研究目标第16页
        (二)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三)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产生背景第18-32页
    第一节 哲学话语的后现代转向第18-22页
        一、哲学思考的去本质化第19-21页
        二、拒斥同一性、确定性第21-22页
    第二节 寻求同一与整体的社会历史观的消解第22-28页
        一、“边缘化”的历史观第23-24页
        二、质疑主流话语权第24-25页
        三、科学权威的动摇第25-28页
    第三节 传统科学方法论的颠覆与解构第28-32页
        一、对树状思维的质疑与反思第28-29页
        二、对主客二分法的批判第29-30页
        三、对非理性方法的推崇第30-32页
第二章 以块茎思维为中心的非理性认识论第32-53页
    第一节 块茎思维的涵义与特点第32-45页
        一、块茎思维概念族第33-40页
        二、“块茎”之喻第40-43页
        三、块茎思维的主要特点第43-45页
    第二节 块茎思维对树状思维的批判第45-48页
        一、对“根—茎—叶”直线上升式的思维模式的消解第45-46页
        二、反对扎根落土的固定性思维第46-47页
        三、倡导千座高原的多元主义历史观念第47-48页
    第三节 从块茎思维到游牧空间第48-53页
        一、作为块茎思维实践的游牧空间第48-49页
        二、游牧空间的主要特点第49-50页
        三、游牧空间对城邦空间的批判第50-51页
        四、基于游牧空间的国家形式第51-53页
第三章 块茎思维与游牧空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第53-65页
    第一节 科学经典形象的转变第53-58页
        一、科学的经典形象第53-55页
        二、科学的后现代印象第55-57页
        三、块茎思维与科学知识的建构第57-58页
    第二节 块茎生成的方法论原则第58-62页
        一、多元中心第58-59页
        二、尊重差异第59-60页
        三、创造与改变第60-62页
    第三节 在游牧空间中自由创造第62-65页
        一、无边际的游牧空间第62-63页
        二、思想的游牧者第63页
        三、游牧空间的无限可能性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后记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哲学视野下形而上学方法论地位的再思考
下一篇:南希·卡特赖特的科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