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1-18页 |
1.2.1 标准图设计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钢板组合梁桥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2.3 钢板组合梁的发展与应用 | 第14-18页 |
1.2.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美国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及技术特点分析 | 第20-39页 |
2.1 美国简支钢板组合梁标准图 | 第20-26页 |
2.1.1 匀质材料焊接工字钢简支钢板组合梁桥 | 第22-23页 |
2.1.2 混合材料焊接工字钢简支钢板组合梁桥 | 第23页 |
2.1.3 轧制型钢简支钢板组合梁桥 | 第23-25页 |
2.1.4 美国简支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技术特点分析 | 第25-26页 |
2.2 美国连续钢板组合梁标准图 | 第26-34页 |
2.2.1 桥型方案总体布置 | 第26-32页 |
2.2.2 美国连续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技术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2.3 钢板组合梁桥设计建议 | 第34-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美国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的中美规范对比及适用性研究 | 第39-59页 |
3.1 设计基本规定比较 | 第39-44页 |
3.1.1 材料性质 | 第39-42页 |
3.1.2 设计状态和荷载组合 | 第42-44页 |
3.2 汽车荷载作用比较 | 第44-46页 |
3.3 钢板组合梁桥的设计方法 | 第46-51页 |
3.3.1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规定弹性设计方法 | 第46-48页 |
3.3.2 AASHTO规范规定塑性设计方法 | 第48-51页 |
3.4 计算内容对比 | 第51-54页 |
3.4.1 桥面板内力计算 | 第51-52页 |
3.4.2 桥面板有效宽度 | 第52-53页 |
3.4.3 钢板组合梁桥计算内容 | 第53-54页 |
3.5 美国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适用性研究 | 第54-58页 |
3.6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钢板组合梁设计实例研究和对比分析 | 第59-74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59页 |
4.2 设计方案 | 第59-66页 |
4.2.1 设计标准 | 第59-60页 |
4.2.2 钢板组合梁桥设计方案 | 第60-64页 |
4.2.3 混凝土箱梁备选方案 | 第64-65页 |
4.2.4 钢板组合梁应用优势 | 第65-66页 |
4.3 中国规范计算分析 | 第66-70页 |
4.3.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第66-69页 |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第69-70页 |
4.4 美国规范计算分析 | 第70-72页 |
4.4.1 强度极限状态 | 第70-71页 |
4.4.2 使用极限状态 | 第71-72页 |
4.4.3 疲劳和断裂极限状态 | 第72页 |
4.5 中美规范下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