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7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0.2.1 微地震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微地震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0.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0.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三维微地震数据正演数值模拟 | 第17-45页 |
1.1 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 第17-26页 |
1.1.1 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法 | 第17-18页 |
1.1.2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 第18-20页 |
1.1.3 规则网格和交错网格一阶导数有限差分系数的收敛性分析 | 第20页 |
1.1.4 吸收边界条件 | 第20-23页 |
1.1.5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频散 | 第23-26页 |
1.2 三维弹性波波场正演模拟 | 第26-34页 |
1.2.1 弹性波波动方程的建立 | 第27-29页 |
1.2.2 三维弹性波有限差分格式 | 第29-32页 |
1.2.3 数值算例 | 第32-34页 |
1.3 三维粘弹性波波场正演模拟 | 第34-45页 |
1.3.1 粘弹性介质概述 | 第34-35页 |
1.3.2 三维粘弹性波方程的建立 | 第35-38页 |
1.3.3 三维标准线性粘弹性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 | 第38-42页 |
1.3.4 数值算例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基于不同震源机制的微地震正演模拟 | 第45-63页 |
2.1 微地震矩张量概论 | 第45-49页 |
2.1.1 微地震矩张量的数学表达 | 第46-47页 |
2.1.2 矩张量的力源模型 | 第47-49页 |
2.2 不同震源机制三维微地震正演模拟 | 第49-63页 |
2.2.1 三种基本震源类型 | 第49-51页 |
2.2.2 不同震源机制的震源加载 | 第51-53页 |
2.2.3 基于三种不同震源机制的微地震数值模拟算例 | 第53-63页 |
第三章 微地震信号联合去噪方法应用研究 | 第63-76页 |
3.1 噪音压制的方法原理 | 第63-65页 |
3.1.1 单频噪音压制 | 第63-64页 |
3.1.2 分频异常振幅衰减 | 第64页 |
3.1.3 随机噪音压制 | 第64-65页 |
3.2 去噪效果测试 | 第65-76页 |
3.2.1 正演模拟数据测试 | 第65-75页 |
3.2.2 实际微地震数据测试 | 第75-76页 |
第四章 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76-88页 |
4.1 不同类型观测系统正演模拟数据定位分析 | 第76-81页 |
4.1.1 不同类型观测系统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76-80页 |
4.1.2 观测系统孔径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80-81页 |
4.2 粘弹性介质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81-82页 |
4.3 震源机制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82-88页 |
4.3.1 CLVD震源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4.3.2 DC震源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84-85页 |
4.3.3 ISO震源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 第85-88页 |
第五章 实际数据应用 | 第88-93页 |
5.1 应用实例-Z井 | 第88-89页 |
5.2 应用实例-S井 | 第89-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