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环向斜地区中生界二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控藏因素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4-15页 |
1.6 主要创新点和创新性认识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8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8页 |
2.1.1 区域构造演化 | 第16页 |
2.1.2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小层对比与层位标定 | 第18-32页 |
3.1 标志层及钻井地层划分对比 | 第18-24页 |
3.1.1 直罗组大套砂岩标志层 | 第19页 |
3.1.2 延安组煤层标志层 | 第19-21页 |
3.1.3 侏罗系底不整合面 | 第21页 |
3.1.4 长7张家滩页岩标志层 | 第21-24页 |
3.2 地震层位标定及目的层反射特征 | 第24-29页 |
3.2.1 地震层位标定及构造解释 | 第24-28页 |
3.2.2 地震标志层横向变化 | 第28-29页 |
3.3 研究区地层对比特征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构造图制作与分析… | 第32-55页 |
4.1 等T0图制作 | 第32-37页 |
4.1.1 直罗组底面等T0图 | 第32页 |
4.1.2 延安组底面等T0图 | 第32-35页 |
4.1.3 长7底面等T0图 | 第35-37页 |
4.2 断裂分析 | 第37-40页 |
4.3 平均速度分析 | 第40-46页 |
4.4 构造图及厚度图制作 | 第46-52页 |
4.4.1 构造图 | 第46-50页 |
4.4.2 厚度图 | 第50-52页 |
4.5 圈闭要素分析 | 第52-54页 |
4.5.1 直罗组底面构造圈闭 | 第52页 |
4.5.2 延安组底面构造圈闭 | 第52-54页 |
4.5.3 长7底面构造圈闭 | 第54页 |
4.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控藏因素分析 | 第55-75页 |
5.1 研究区油气概况 | 第55-57页 |
5.2 长7烃源岩分析 | 第57-60页 |
5.3 沉积相控藏分析 | 第60-64页 |
5.4 低幅度构造及断裂控藏分析 | 第64-66页 |
5.5 古地貌控藏分析 | 第66-74页 |
5.5.1 古地貌油藏特征 | 第66-70页 |
5.5.2 古地貌油藏形成条件 | 第70-74页 |
5.6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有利目标与圈闭预测 | 第75-78页 |
6.1 有利目标的判断依据 | 第75-77页 |
6.2 井位建议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