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煤焦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1.2 煤基多孔炭的制备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煤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2.2 煤基多孔炭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1.3 煤气化技术概述 | 第16-27页 |
1.3.1 煤气化技术 | 第16页 |
1.3.2 煤气化反应过程及反应原理 | 第16-18页 |
1.3.3 煤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3.4 煤气化制氢 | 第20-21页 |
1.3.5 煤催化气化技术 | 第21-27页 |
1.4.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7-3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单组分催化剂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30-5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2.1.2 实验装置图 | 第31页 |
2.2 煤焦负载催化剂的方法 | 第31-32页 |
2.3 煤焦的非催化气化 | 第32-34页 |
2.4 K_2CO_3催化煤焦部分气化联产富氢气体和多孔炭 | 第34-44页 |
2.4.1 产氢性能 | 第34-40页 |
2.4.2 联产多孔炭的性能 | 第40-44页 |
2.5 CaO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44-45页 |
2.6 Ni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45-46页 |
2.7 CeO_2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46-4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50-58页 |
3.1 前言 | 第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50页 |
3.2.2 复合组分催化剂的设计制备 | 第50页 |
3.3 K-Ca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50-52页 |
3.4 K-Ni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52-55页 |
3.5 K-Ce和Ni-Ce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煤焦部分气化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生物质部分气化 | 第58-74页 |
4.1 前言 | 第58-60页 |
4.1.1 生物质气化反应过程 | 第58-59页 |
4.1.2 生物质气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4.1.3 本章研究内容 | 第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4.2.2 催化剂的设计制备 | 第61页 |
4.3 木屑催化气化的产氢性能 | 第61-67页 |
4.3.1 K_2CO_3催化木屑部分气化 | 第61-64页 |
4.3.2 CaO催化木屑部分气化 | 第64-65页 |
4.3.3 CeO_(2·)催化木屑部分气化 | 第65-66页 |
4.3.4 K-Ca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木屑部分气化 | 第66页 |
4.3.5 K-Ce复合组分催化剂催化木屑部分气化 | 第66-67页 |
4.4 木屑催化气化联产的多孔炭性能 | 第67-70页 |
4.4.1 K_2CO_3作催化剂时联产的多孔炭 | 第67-69页 |
4.4.2 CeO_2作催化剂时联产的多孔炭 | 第69-70页 |
4.5 煤焦木屑气化性能对比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