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淬火—配分(Q&P)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开发和应用第10页
    1.3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第10-14页
        1.3.1 双相钢第10-11页
        1.3.2 相变诱发塑性钢第11-12页
        1.3.3 复相钢第12页
        1.3.4 马氏体钢第12-13页
        1.3.5 孪晶诱导塑性钢第13页
        1.3.6 淬火配分钢第13-14页
    1.4 钢的强化与韧性机制第14-16页
        1.4.1 钢的强化机制第14-15页
        1.4.2 钢的塑化机制第15-16页
    1.5 Q&P工艺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1 热力学和动力学第16-17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6.1 研究内容第17页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2 实验方案与实验设备第18-27页
    2.1 实验材料成分设计第18-19页
    2.2 生产工艺第19-27页
        2.2.1 熔炼第19页
        2.2.2 淬火—配分钢相规律研究第19-20页
        2.2.3 冷轧工艺制定第20页
        2.2.4 热处理工艺的制定第20-21页
        2.2.5 力学性能试验第21-24页
        2.2.6 组织形貌分析第24-27页
3 试验钢及其淬火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第27-31页
    3.1 试验钢及其淬火钢的组织第27-29页
        3.1.1 金相观察第27页
        3.1.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第27-28页
        3.1.3 断口组织观察第28-29页
    3.2 试验钢及其淬火钢的力学性能第29页
    3.3 残余奥氏体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配分温度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31-41页
    4.1 引言第31页
    4.2 显微组织第31-35页
        4.2.1 金相组织第31-32页
        4.2.2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第32-35页
    4.3 力学性能第35-38页
        4.3.1 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4.3.2 断口分析第36-38页
    4.4 残余奥氏体第38-39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39-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配分时间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41-51页
    5.1 引言第41页
    5.2 显微组织第41-46页
        5.2.1 金相组织第41-42页
        5.2.2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第42-46页
    5.3 力学性能第46-48页
        5.3.1 配分时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5.3.2 断口分析第47-48页
    5.4 残余奥氏体第48-50页
    5.5 分析与讨论第50页
    5.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抽锭电渣重熔轴承钢GCr15渣系开发
下一篇:激光熔覆WC-Ni基梯度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