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景观异质性的云南省红河县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4页
1.绪论第7-18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8-12页
        1.2.1 斑块-基质-廊道模型第8-9页
        1.2.2 景观异质性概念与成因第9-10页
        1.2.3 风险第10页
        1.2.4 生态风险第10-11页
        1.2.5 生态风险评价第11页
        1.2.6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第11-12页
        1.2.7 生态风险的管理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5-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目的第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8页
2.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 地理位置及概况第18页
    2.2 地质地貌状况第18-19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19-21页
3.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1-32页
    3.1 研究材料第21页
        3.1.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1页
        3.1.2 景观组分划分第21页
    3.2 景观结构的分析方法第21-22页
    3.3 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方法第22-23页
    3.4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及步骤第23-32页
        3.4.1 研究区的界定及评价单元的划分第23页
        3.4.2 风险受体的确定第23-24页
        3.4.3 生态风险终点的确定第24页
        3.4.4 风险的测度第24-31页
        3.4.5 综合生态风险值第31-32页
4.结果分析第32-54页
    4.1 景观结构分析第32-44页
        4.1.1 景观斑块特征分析第38-41页
        4.1.2 景观基质判别与分析第41-42页
        4.1.3 景观廊道特征分析第42-44页
    4.2 景观异质性分析第44-46页
    4.3 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第46-49页
        4.3.1 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终点分析第46页
        4.3.2 风险特征化分析第46-48页
        4.3.3 生态风险值分析第48-49页
    4.4 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第49-51页
    4.5 生态风险管理第51-54页
5.结论与展望第54-57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讨论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导师简介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尘天气过程中颗粒物变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产青霉素G酰化酶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