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6页 |
·压电学的发展 | 第10-11页 |
·压电驱动技术 | 第11-14页 |
·振动给料器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压电振动给料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所要完成的工作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物理学基础 | 第18-33页 |
·压电效应机理 | 第18-20页 |
·压电效应 | 第18页 |
·压电效应的微观分析 | 第18-20页 |
·压电陶瓷 | 第20-24页 |
·压电陶瓷的极化机理 | 第20-21页 |
·压电陶瓷位移特性 | 第21-23页 |
·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 第23-24页 |
·PZT 系压电陶瓷的性能特点 | 第24页 |
·压电方程 | 第24-27页 |
·压电阵子 | 第27-32页 |
·压电振子振动模态 | 第27页 |
·压电振子的谐振特性 | 第27-28页 |
·压电振子的等效电路 | 第28-30页 |
·导纳圆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压电双晶片振子分析 | 第33-43页 |
·压电双晶片 | 第33-35页 |
·压电双晶片的类型 | 第33-34页 |
·压电双晶片的变形原理 | 第34-35页 |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 | 第35-38页 |
·正交试验概念 | 第35-37页 |
·正交试验步骤 | 第37-38页 |
·压电双晶片的模态分析 | 第38-42页 |
·ANSYS 简介 | 第38-39页 |
·材料参数 | 第39-40页 |
·正交试验分析表 | 第40页 |
·ANSYS 建立有限元模型求解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侧拉式振动给料器结构设计与物料输送机理分析 | 第43-55页 |
·侧拉式压电振动给料器的结构设计 | 第43-47页 |
·底座设计 | 第43-44页 |
·减震装置的设计 | 第44页 |
·支撑部分设计 | 第44-45页 |
·振动源的设计 | 第45-46页 |
·振动体的设计 | 第46页 |
·料盘的设计 | 第46-47页 |
·振动给料器的传送机理 | 第47-51页 |
·物料传送原理分析 | 第47-48页 |
·物料运动状态分析 | 第48-51页 |
·影响供料速度的因素 | 第51页 |
·侧拉式压电振动给料器侧拉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驱动源的运动分解 | 第51-52页 |
·侧拉式给料器中的物料运动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给料器的数值解析与实验研究 | 第55-66页 |
·驱动源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60页 |
·驱动源的静态分析 | 第55-56页 |
·驱动源的动态分析 | 第56-60页 |
·整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60-62页 |
·给料器的实验研究 | 第62-64页 |
·频率与给料速度的关系 | 第62-63页 |
·电压与给料速度的关系 | 第63-64页 |
·侧拉式与直立式给料器性能比较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