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信息”的形而上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问题缘起与研究进路:作为一项解谜的哲学活动第13-22页
    1.1 新的“斯芬克斯之谜”第13-15页
    1.2 答案在哪里?第15-17页
    1.3 走向自我寻找答案的道路第17-22页
2 “信息”与“信息哲学”的概念史考察第22-38页
    2.1 “信息”的概念史考察第22-29页
        2.1.1 基于词根“form”的信息概念史索隐第23-24页
        2.1.2 科学信息概念的兴起第24-25页
        2.1.3 信息概念的类型学索引第25-29页
    2.2 “信息哲学”的概念史考察第29-38页
        2.2.1 “信息哲学”和信息哲学研究范式的起源、涵义第29-31页
        2.2.2 “信息哲学”中的哲学属于何种信息?第31-33页
        2.2.3 “信息哲学”是什么样的一种哲学?第33-36页
        2.2.4 走向融贯的信息哲学研究范式第36-38页
3 “信息”的形而上学根源:始于古典形式理论的爬梳第38-60页
    3.1 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第38-42页
        3.1.1 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第38-41页
        3.1.2 为什么是信息而不是???第41-42页
    3.2 柏拉图的形式/型相理论第42-48页
        3.2.1 关于eido的知识的间接性第42-43页
        3.2.2 影像:间接性的思想隐喻第43-45页
        3.2.3 形式在思想中显现出来第45-47页
        3.2.4 形式与Being(是或存在)第47-48页
    3.3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生成理论第48-60页
        3.3.1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形式理论的批评第48-49页
        3.3.2 从存在到实体第49-52页
        3.3.3 “这一个”:直接性的实体指谓第52-54页
        3.3.4 在生成之中的形式第54-57页
        3.3.5 形式与自然第57-60页
4 “信息”的形而上学初识:两种基本规定与一个诘难第60-72页
    4.1 基于形式理论的信息观念第60-67页
        4.1.1 出于柏拉图形式/型相理论的信息之思第60-63页
        4.1.2 出于亚里士多德形式-生成理论的信息之思第63-67页
    4.2 对“自然信息”的诘难第67-72页
5 “信息”的形而上学突围:出入现象学之内外的挖掘第72-92页
    5.1 从显现到自然:深入现象学之内第72-80页
        5.1.1 另一种“自然”的显现第72-74页
        5.1.2 “自然”即“形式”第74-75页
        5.1.3 “信息”的两重性意涵第75-76页
        5.1.4 从“摆置”(stelle)到“允诺”第76-78页
        5.1.5 信息成为“诺言”(Spruch)第78-80页
    5.2 从自然到信息:出于梅洛-庞蒂之外第80-92页
        5.2.1 梅洛-庞蒂的自然之旅第80-82页
        5.2.2 从“形式”出发的哲学视域第82-85页
        5.2.3 意义或信息的生成第85-87页
        5.2.4 认知作为形式赋予活动(in-form-ation)第87-90页
        5.2.5 对“信息意味着什么?”的回答第90-92页
6 “信息”的形而上学图景:信息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第92-109页
    6.1 对“信息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追索第92-99页
        6.1.1 从形而上学的视角对此问题的初探第93-95页
        6.1.2 信息是“自组织的”、“社会的”还是“生命的”?第95-99页
    6.2 卢西亚诺·弗洛里迪对信息世界图景的建构第99-109页
        6.2.1 始于“数据”的语义信息阐释第99-103页
        6.2.2 信息与自然和人的关系第103-104页
        6.2.3 “信息圈”作为信息时代的世界第104-106页
        6.2.4 塞尔对弗洛里迪信息形而上学的批评第106-109页
7 “信息”的形而上学姿态:比较中的邬焜信息形上学第109-129页
    7.1 吉尔伯特·西蒙栋与邬焜的信息形上学比较第109-117页
        7.1.1 形而上学的系统实在观念第109-111页
        7.1.2 信息形上学的致思志趣与逻辑理路第111-114页
        7.1.3 信息本质的形而上学规定与诠解第114-116页
        7.1.4 基于信息形上学的哲学观念变革第116-117页
    7.2 卢西亚诺·弗洛里迪与邬焜的信息形上学比较第117-129页
        7.2.1 对邬焜信息之规定的文本绎解与深描第117-120页
        7.2.2 信息是实在的还是不实在的?第120-124页
        7.2.3 人在信息世界中的位置第124-129页
8 另一种形而上学的信息观念:尝试与展望第129-142页
    8.1 对“信息究竟是什么?”的另一种探讨第129-138页
        8.1.1 “延异”作为信息生成的基元第129-132页
        8.1.2 循思信息的内在逻辑及其生成第132-134页
        8.1.3 “信息究竟是什么?”的层级规定第134-136页
        8.1.4 超越性视域中的解答第136-138页
    8.2 本研究之后的展望第138-142页
        8.2.1 对“延异”的延续与追问第138-140页
        8.2.2 对“生成”的延续和追问第140-141页
        8.2.3 “信息”的形而上学之后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8页
附录第148-165页
    进路一,信息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第148-150页
    进路二,语言分析哲学的研究路径第150-152页
    进路三,认知与心智哲学的研究路径第152-154页
    进路四,形而上学与物理主义的研究路径第154-156页
    进路五,其他个别学科的研究路径第156-162页
    进路六,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路径第162-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5-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细菌抑制绿僵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儒学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