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文人申钦汉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Ⅰ.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Ⅱ.本选题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Ⅲ.本选题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IV.申钦的家世和生平 | 第12-14页 |
第1章 申钦的汉诗学思想渊源 | 第14-21页 |
1.1 李朝社会风气 | 第14-16页 |
1.2 李朝文学风气 | 第16-19页 |
1.2.1 明代文学思想东进 | 第16-17页 |
1.2.2 李朝文学思潮 | 第17-19页 |
1.3 申钦的师法对象 | 第19-20页 |
1.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申钦的汉诗创作特色 | 第21-44页 |
2.1 申钦汉诗的形式特点 | 第21-26页 |
2.1.1 古诗不拘一格 | 第22-23页 |
2.1.2 绝句直抒胸臆 | 第23-24页 |
2.1.3 律诗卒章显志 | 第24-26页 |
2.2 申钦汉诗的内容特点 | 第26-36页 |
2.2.1 政事诗忧国忧民 | 第26-31页 |
2.2.2 送别诗思慕情深 | 第31-33页 |
2.2.3 田园诗复得初心 | 第33-36页 |
2.3 申钦汉诗的艺术写作特点 | 第36-42页 |
2.3.1 借物讽喻 | 第36-38页 |
2.3.2 借古讽今 | 第38-41页 |
2.3.3 借景抒情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申钦对明代复古文学的批判与接受 | 第44-50页 |
3.1 李梦阳堪比杜甫 | 第44-47页 |
3.2 王世贞陈隋间音 | 第47-48页 |
3.3 杨慎文章博瞻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申钦的文学地位和特征 | 第50-54页 |
4.1 申钦的文学地位 | 第50-51页 |
4.2 申钦的文学特征 | 第51-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