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劳动力市场摩擦性失业问题研究--基于均衡失业理论的运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现实背景第7-9页
    1.2 理论背景第9-10页
    1.3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2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及评论第14-22页
    2.1 均衡失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14-15页
    2.2 关于匹配模型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19页
    2.3 关于工资决定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9-20页
    2.4 相关文献评论第20-22页
3 均衡失业的基础理论第22-29页
    3.1 摩擦性失业的含义第22页
    3.2 匹配函数第22-24页
    3.3 岗位创造条件第24-25页
    3.4 工资决定方程第25-26页
    3.5 岗位破坏条件第26-27页
    3.6 稳态均衡第27-29页
4 均衡失业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第29-45页
    4.1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贝弗里奇曲线第29-30页
    4.2 我国劳动力市场“工人—岗位”匹配效率的检验第30-36页
    4.3 对匹配效率、工资决定、岗位创造和岗位破坏均衡关系的检验第36-45页
5 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启示和建议第45-4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59页
    附录1:稳态失业率的推导第55页
    附录2:岗位创造条件的推导第55-56页
    附录3:工资决定方程的推导第56页
    附录4:岗位破坏条件的推导第56-5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程的A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人口素质对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