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坯连铸二冷区动态配水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连铸技术概述 | 第11页 |
| 1.2 异形坯连铸简介 | 第11-22页 |
| 1.2.1 异形坯连铸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1.2.2 发展异形坯连铸的意义 | 第15-16页 |
| 1.2.3 异形坯质量缺陷 | 第16-17页 |
| 1.2.4 异形坯连铸凝固特点 | 第17-21页 |
| 1.2.5 异型坯连铸冶金准侧 | 第21页 |
| 1.2.6 异型坯凝固传热模型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3 连铸二冷控制及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1.3.1 静态控制 | 第22-23页 |
| 1.3.2 动态控制 | 第23-24页 |
| 1.3.3 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第2章 异形坯连铸稳态浇铸凝固传热差分计算模型 | 第27-45页 |
|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2.1.1 基本假设 | 第27页 |
| 2.1.2 数学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 2.2 异形坯空间和传热方程的离散化 | 第28-41页 |
| 2.2.1 异形坯空间区域的离散化 | 第28-32页 |
| 2.2.2 异形坯凝固传热微分方程的离散化 | 第32-37页 |
| 2.2.3 初始条件 | 第37页 |
| 2.2.4 边界条件 | 第37-40页 |
| 2.2.5 程序流程图 | 第40-41页 |
| 2.2.6 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 | 第41页 |
| 2.3 钢的物性参数 | 第41-44页 |
| 2.3.1 固相线、液相线温度 | 第41-42页 |
| 2.3.2 密度和比热 | 第42页 |
| 2.3.3 导热系数 | 第42-43页 |
| 2.3.4 凝固潜热 | 第43-4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3章 异形坯二冷区动态配水模型的研究 | 第45-53页 |
| 3.1 异形坯连铸实时切片二维非稳态凝固传热模型 | 第45-49页 |
| 3.1.1 差分方程 | 第46-48页 |
| 3.1.2 初始条件和浇注温度 | 第48页 |
| 3.1.3 时间步长 | 第48-49页 |
| 3.2 目标温度曲线的确定 | 第49-50页 |
| 3.3 PID反馈控制系统 | 第50-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异形坯连铸二冷区动态配水软件开发 | 第53-61页 |
| 4.1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第53-55页 |
| 4.2 静态模拟运行模块设计 | 第55-59页 |
| 4.2.1 划分网格 | 第55-56页 |
| 4.2.2 静态模拟 | 第56-57页 |
| 4.2.3 温度云图 | 第57-58页 |
| 4.2.4 坯壳厚度 | 第58-59页 |
| 4.3 动态配水运行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软件运行结果及验证 | 第61-72页 |
| 5.1 静态模拟结果及验证 | 第61-67页 |
| 5.1.1 温度变化曲结果及验证 | 第61-64页 |
| 5.1.2 温度分布云图结果及验证 | 第64-67页 |
| 5.2 动态控制结果及验证 | 第67-71页 |
| 5.2.1 实时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 第68页 |
| 5.2.2 拉坯速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68-70页 |
| 5.2.3 浇注温度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