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勘测论文--观测论文

基于GPS+BDS的高层建筑物动态监测系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差分定位技术现状第12-13页
        1.3.2 组合定位现状第13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3-16页
第2章 GPS及北斗系统第16-22页
    2.1 GPS系统第16-20页
        2.1.1 系统组成第16-18页
        2.1.2 GPS信号第18-19页
        2.1.3 GPS系统的特点第19-20页
    2.2 北斗系统第20-21页
    2.3 GPS与BDS的比较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时空基准及误差来源第22-32页
    3.1 时间系统与时间标示法第22页
    3.2 时间标示法之间的转换第22-24页
        3.2.1 年积日与通用时的转换第22-23页
        3.2.2 年积日与GPS时的转换第23-24页
        3.2.3 GPS与BDS的时间统一第24页
    3.3 常用坐标系第24-25页
    3.4 坐标系间转换第25-27页
        3.4.1 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第25-26页
        3.4.2 站心直角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第26-27页
    3.5 BDS与GPS坐标系统第27页
    3.7 主要误差来源第27-30页
        3.7.1 与卫星相关的误差及解决方法第27-29页
        3.7.2 与信号传播相关的误差及解决方法第29-30页
        3.7.3 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及解决方法第30页
    3.8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测量原理及数学模型第32-58页
    4.1 卫星定位测量的数据格式第32-34页
    4.2 卫星位置计算第34-36页
    4.3 伪距单点定位第36-40页
        4.3.1 伪距测量第37页
        4.3.2 伪距单点定位原理第37-38页
        4.3.3 伪距单点定位数学模型第38-39页
        4.3.4 BDS/GPS融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第39-40页
    4.4 伪距双差定位第40-44页
        4.4.1 求接收机间伪距单差第40-41页
        4.4.2 求接收机和卫星间伪距双差第41-42页
        4.4.3 伪距双差定位数学模型第42-43页
        4.4.4 BDS/GPS融合系统伪距双差定位第43-44页
    4.5 载波相位双差定位第44-55页
        4.5.1 载波相位测量第45页
        4.5.2 载波相位测量的实际观测值及观测方程第45-46页
        4.5.3 载波差分观测值第46-47页
        4.5.4 周跳探测第47-49页
        4.5.5 载波相位双差定位数学模型第49页
        4.5.6 Kalman滤波第49-52页
        4.5.7 整周模糊度的求解第52-55页
        4.5.8 BDS/GPS融合载波相位差分第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5章 组合差分的定位解算第58-76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标准定位方法第58-59页
        5.2.1 标准定位原理第58页
        5.2.2 标准定位的观测方程第58-59页
    5.3 卫星坐标解算第59-64页
        5.3.1 MEO卫星坐标解算第59-62页
        5.3.2 GEO卫星坐标解算第62-64页
    5.4 BDS和GPS标准定位算法实现第64-66页
        5.4.1 BDS和GPS标准单点定位框架设计第64-65页
        5.4.2 BDS与GPS标准定位算法第65-66页
    5.5 BDS/GPS程序算法的实现第66-69页
        5.5.1 BDS/GPS标准定位中结构体的实现第66-67页
        5.5.2 BDS/GPS标准定位中函数的设计第67-69页
    5.6 BDS/GPS组合差分定位坐标解算第69-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变形监测试验及数据处理第76-90页
    6.1 沉降项目测试简介第76页
    6.2 沉降项目测试方案第76-78页
        6.2.1 监测方案与主要设备第76-77页
        6.2.2 监测设备与数据第77-78页
    6.3 变形监测数据的精度评估项第78-79页
    6.4 伪距单点定位结果分析第79-81页
    6.5 伪距双差定位结果分析第81-84页
    6.6 载波相位双差定位结果分析第84-87页
    6.7 不同方法定位结果的对比分析第87-88页
    6.8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7.1 结论第90页
    7.2 展望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控自动变速系统模型研究
下一篇: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对锂—硫电池固硫和催化转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