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 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 | 第11-15页 |
1.3 强场原子与分子非序列双电离研究 | 第15-20页 |
1.3.1 非序列双电离的电离机制 | 第15-16页 |
1.3.2 非序列双电离的电子关联性 | 第16-19页 |
1.3.3 强场研究的进展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22-37页 |
2.1 哈密顿力学和辛算法 | 第22-29页 |
2.1.1 拉格朗日力学 | 第22-25页 |
2.1.2 哈密顿力学 | 第25-27页 |
2.1.3 显式辛格式 | 第27-29页 |
2.2 经典系综方法 | 第29-37页 |
2.2.1 原子双电离的经典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2.2.2 分子双电离的经典理论模型 | 第33-35页 |
2.2.3 强激光场中原子与分子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近红外激光场下二氧化碳分子的非序列双电离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理论方法 | 第38-41页 |
3.3 线偏振激光场下二氧化碳分子的双电离机制及物理解释 | 第41-49页 |
3.3.1 线偏振激光场下二氧化碳分子双电离产额随光强的变化曲线 | 第41-42页 |
3.3.2 不同波长与激光强度下二氧化碳分子的双电子动量关联谱与角分布 | 第42-45页 |
3.3.3 分析不同波长与激光强度下二氧化碳分子离子反冲动量 | 第45-47页 |
3.3.4 双电离电子的能量轨迹与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二氧化碳分子和氪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的对比研究 | 第50-6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氪原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理论模型 | 第50-53页 |
4.3 比较分析氪原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电离机制 | 第53-59页 |
4.3.1 二氧化碳分子与氪原子的双电离几率 | 第53-54页 |
4.3.2 比较不同激光强度下二氧化碳分子和氪原子的电离行为 | 第54-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近红外激光场下键长对二硫化碳分子非序列双电离的影响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二硫化碳分子双电子模型 | 第60-64页 |
5.3 不同键长的二硫化碳分子计算结果 | 第64-68页 |
5.3.1 不同键长的二硫化碳分子双电离率随光强的变化关系 | 第64-65页 |
5.3.2 不同键长的双电离的电子动量关联分布 | 第65-66页 |
5.3.3 双电离的电子随时间变化的能量分布和两电子之间的排斥能分布 | 第66-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