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课题内容 | 第17-18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课题的技术难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梁型构件的弯曲共振力学原理及分析 | 第19-2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自由梁横向弯曲振动固有频率及振型函数 | 第19-20页 |
2.3 不同边界条件下自由梁共振放大原理研究 | 第20-24页 |
2.3.1 简支梁的共振加载研究 | 第20-22页 |
2.3.2 自由约束梁的共振加载研究 | 第22-24页 |
2.4 梁型构件固有频率的调整方法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激励源问题的研究 | 第27-3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偏心距径向可调式惯性激振器的研究与分析 | 第27-29页 |
3.2.1 新型激振装置的激振原理与运动方式 | 第27-28页 |
3.2.2 质心位置的确定 | 第28-29页 |
3.3 新型激振器的组合方式的研究与分析 | 第29-34页 |
3.3.1 单向激振力加载原理 | 第29-30页 |
3.3.2 交变力偶加载原理 | 第30页 |
3.3.3 圆周激振力的组合加载原理 | 第30-31页 |
3.3.4 激振器组合使用的实现方式 | 第31-34页 |
3.4 偏心距径向可调式惯性激振器的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3.4.1 新型激振器的结构组成 | 第34-35页 |
3.4.2 基本参数与功能指标 | 第35-36页 |
3.5 避免次生振动干扰及保证偏心距精确调节的措施 | 第36页 |
3.6 新型激振装置的优点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自由约束梁型构件弯曲共振疲劳试验的工程计算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自由约束梁弯曲振动的应力计算 | 第39-41页 |
4.2.1 曲率半径和应力的关系 | 第39-40页 |
4.2.2 自由约束梁曲率半径的理论计算 | 第40-41页 |
4.3 自由约束梁弯曲振动的工程估算 | 第41-44页 |
4.3.1 振型函数的曲率分析和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3.2 振动功率和激振力的估算 | 第42-44页 |
4.4 自由约束梁弯曲共振参数的有限元计算 | 第44-50页 |
4.4.1 有限元分析法简介及必要性 | 第44-45页 |
4.4.2 无缝钢管固有频率和节点位置的研究 | 第45-47页 |
4.4.3 管道两端不同配重对固有频率和节点位置的影响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试验装置结构实例与分析 | 第51-73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自由约束梁弯曲振动应用——共振式管道弯曲疲劳试验装置 | 第51-57页 |
5.2.1 管道弯曲共振激振原理与分析 | 第51-52页 |
5.2.2 技术方案简述 | 第52-53页 |
5.2.3 试件的选取 | 第53页 |
5.2.4 管道固有频率调整方法及节点位置确定 | 第53-54页 |
5.2.5 输入功率计算 | 第54-55页 |
5.2.6 共振式管道弯曲疲劳试验装置结构设计 | 第55-57页 |
5.3 管道共振弯曲疲劳试验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 第57-62页 |
5.3.1 有限元法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 第57页 |
5.3.2 试验装置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第57-58页 |
5.3.4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58页 |
5.3.5 实验装置主要部件模态分析 | 第58-62页 |
5.4 管道振动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 第62-64页 |
5.4.1 约束和激振力的加载 | 第62-63页 |
5.4.2 求解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5.5 简支梁弯曲振动应用——共振式轨枕疲劳试验装置 | 第64-71页 |
5.5.1 引言 | 第64-65页 |
5.5.2 轨枕弯曲疲劳技术方案 | 第65-66页 |
5.5.3 恒定预加力的加载方法 | 第66-68页 |
5.5.4 轨枕的几何尺寸及固有频率的计算 | 第68-69页 |
5.5.5 轨枕弯曲疲劳试验机结构组成 | 第69-70页 |
5.5.6 恒定液压加载系统的泄漏补偿 | 第70页 |
5.5.7 试验装置的工作方式及激振力值的确定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管道弯曲共振疲劳试验实现方法验证分析 | 第73-81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73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73-74页 |
6.3 实验过程控制及现象简述 | 第74-75页 |
6.4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 第75-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