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钢结构监测技术及结构性能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第14-16页 |
1.2.2 结构健康监测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 缺失数据修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高强钢拉杆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5 大跨空间结构温度效应与支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体育场钢结构现场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 第24-4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结构概况与特点 | 第24-27页 |
2.3 现场无线监测系统 | 第27-32页 |
2.3.1 测点布置与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2.3.2 无线通讯组网 | 第29-31页 |
2.3.3 数据的远程传输 | 第31-32页 |
2.4 动态无线网络初步性设计 | 第32-37页 |
2.4.1 树状网络与地址分配 | 第33-34页 |
2.4.2 网络拓扑的动态变换方式 | 第34-36页 |
2.4.3 网络地址变换触发机制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钢拉杆长期应力监测与分析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接触式无损伤拉杆应力监测方法 | 第40-43页 |
3.2.1 夹具装置设计 | 第41-42页 |
3.2.2 试验验证 | 第42-43页 |
3.3 施工阶段监测及分析 | 第43-48页 |
3.3.1 预张拉前后应力变化 | 第44-45页 |
3.3.2 卸载阶段应力变化 | 第45-48页 |
3.4 服役阶段监测及分析 | 第48-51页 |
3.4.1 日常应力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3.4.2 活动屋盖位于不同位置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4章 长期温度作用监测与支座刚度变化研究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温度作用监测与分析 | 第55-60页 |
4.2.1 温度场分布 | 第55-56页 |
4.2.2 测点温度与应力的关系 | 第56-58页 |
4.2.3 温度与应力关系的线性拟合 | 第58-60页 |
4.3 支座刚度对温度效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支座刚度变化识别 | 第61-67页 |
4.4.1 主成分分析与刚度变化指标 | 第61-63页 |
4.4.2 数值算例 | 第63-65页 |
4.4.3 实际工程应用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实测应力数据缺失与重建方法研究 | 第70-86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改进BP神经网络 | 第70-74页 |
5.2.1 BP神经网络 | 第70-72页 |
5.2.2 贝叶斯正则化 | 第72-73页 |
5.2.3 粒子群算法优化 | 第73-74页 |
5.3 数据缺失成因与分类 | 第74-75页 |
5.3.1 数据缺失成因 | 第74-75页 |
5.3.2 缺失数据分类 | 第75页 |
5.4 缺失数据的重建方法 | 第75-81页 |
5.4.1 基于单测点相关性的重建方法 | 第77-79页 |
5.4.2 基于多测点相关性的重建方法 | 第79-80页 |
5.4.3 基于温度相关性的重建方法 | 第80-81页 |
5.5 适用性分析 | 第81-84页 |
5.5.1 不同数据缺失类型的影响 | 第81-82页 |
5.5.2 白天与夜间数据的影响 | 第82-83页 |
5.5.3 不同训练样本数量的影响 | 第83-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86-88页 |
6.2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作者简历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