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植物蔗糖合成的机制 | 第14-16页 |
1.3 植物蔗糖的代谢 | 第16-20页 |
1.4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2 转基因甘蔗的PCR检测 | 第25-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甘蔗总DNA提取 | 第25-26页 |
2.3.2 PCR检测 | 第26-27页 |
2.3.3 除草剂筛选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4.1 甘蔗总DNA提取 | 第28页 |
2.4.2 转化甘蔗的PCR检测 | 第28-29页 |
2.4.3 转化甘蔗的除草剂筛选 | 第29-30页 |
2.5 讨论 | 第30页 |
2.6 小结 | 第30-32页 |
3 转基因甘蔗的农艺性状 | 第32-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5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6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3.6.1 转基因甘蔗在不同生长期的株高 | 第33页 |
3.6.2 转基因甘蔗在不同生长期的茎径 | 第33-34页 |
3.6.3 转基因甘蔗在不同生长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 第34-35页 |
3.6.4 转基因甘蔗在不同生长期的+1叶叶面积 | 第35-36页 |
3.6.5 转基因甘蔗在工艺成熟期的锤度 | 第36页 |
3.7 讨论 | 第36-37页 |
3.8 小结 | 第37-38页 |
4 转基因甘蔗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 | 第38-5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4.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4.3 试剂配制方法 | 第38-39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4.1 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提取 | 第39页 |
4.4.2 SPS、SSs的活性测定 | 第39页 |
4.4.3 SSc、NINV、AINV的活性测定 | 第39-40页 |
4.4.4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4.5.1 转基因甘蔗的SPS酶活性分析 | 第40-42页 |
4.5.2 转基因甘蔗的SSs酶活性分析 | 第42-43页 |
4.5.3 转基因甘蔗的SSc酶活性分析 | 第43页 |
4.5.4 转基因甘蔗的AINV酶活性分析 | 第43-45页 |
4.5.5 转基因甘蔗的NINV酶活性分析 | 第45-46页 |
4.6 讨论 | 第46-48页 |
4.7 小结 | 第48-50页 |
5 转基因甘蔗的糖分积累和SoSUT5表达 | 第50-60页 |
5.1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5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5.2.1 转基因甘蔗糖分的提取 | 第50页 |
5.2.2 转基因甘蔗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测定 | 第50-51页 |
5.2.3 转基因甘蔗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 第51页 |
5.2.4 转基因甘蔗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51页 |
5.2.5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和反应步骤 | 第51-52页 |
5.2.6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5.3.1 甘蔗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标准曲线 | 第52-54页 |
5.3.2 转基因甘蔗糖分的HPLC分析结果 | 第54页 |
5.3.3 转基因甘蔗糖分含量变化的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5.3.4 转基因甘蔗总RNA的提取质量 | 第55-56页 |
5.3.5 荧光定量引物的筛选 | 第56-57页 |
5.3.6 SoSUT5在转基因甘蔗中的表达分析 | 第57页 |
5.4 讨论 | 第57-60页 |
5.5 小结 | 第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7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