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第13-17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19-20页
        2.1.2 入市流转第20-21页
        2.1.3 流转收益第21-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7页
        2.2.1 土地产权理论第22-24页
        2.2.2 地租地价理论第24-25页
        2.2.3 公共物品理论第25-26页
        2.2.4 外部性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规范分析第27-36页
    3.1 基于地租理论的收益分配主体分析第27-28页
        3.1.1 初次流转中的收益分配关系第27页
        3.1.2 再次流转中的收益分配关系第27-28页
    3.2 基于产权理论的收益分配主体分析第28-30页
        3.2.1 独立产权基础上的收益分配关系第28-29页
        3.2.2 土地发展权层面的收益分配关系第29-30页
    3.3 “政府—农民集体—土地使用者”博弈分析第30-36页
        3.3.1 基本假设前提第30页
        3.3.2 模型的基本要素第30-31页
        3.3.3 政府不参与初次流转收益分配模式下的博弈分析第31-32页
        3.3.4 政府参与初次流转收益分配模式下的博弈分析第32-34页
        3.3.5 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第34-36页
第四章 实证分析——以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入市为例第36-52页
    4.1 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发展第37-39页
        4.1.1 乡镇工业化需求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阶段第37页
        4.1.2 股份制改革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阶段第37-38页
        4.1.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深入探索阶段第38-39页
    4.2 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现状第39-42页
        4.2.1 政府在特殊开发模式下分享少量收益第39-40页
        4.2.2 农民集体分享绝大部分的流转收益第40页
        4.2.3 土地使用者在再次流转中充分享有收益权第40-42页
        4.2.4 集体内部成员收益采用股份红利形式分配第42页
    4.3 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案例第42-44页
        4.3.1 较发达村——J村案例第42-43页
        4.3.2 欠发达村——Z村案例第43-44页
    4.4 利益相关者意愿调查第44-50页
        4.4.1 入市政策的各方满意度调查第44-45页
        4.4.2 农民的收益分配满意度调查第45-46页
        4.4.3“公共投资由谁承担”引发的收益分配争议第46-48页
        4.4.4 未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分配意愿第48-50页
    4.5 实证分析结论第50-52页
第五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完善对策第52-60页
    5.1 收益分配的原则第52-53页
        5.1.1 以产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第52页
        5.1.2 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第52页
        5.1.3 兼顾公平与效率第52-53页
        5.1.4 尊重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第53页
        5.1.5 权利与义务对等第53页
    5.2 收益分配基本思路第53-56页
        5.2.1 初次流转的收益分配思路第53-54页
        5.2.2 再次流转的收益分配思路第54-55页
        5.2.3 专款专用监管收益分配第55-56页
    5.3 完善农村集体内部收益分配制度第56页
    5.4 转变政府土地财政思维,合理调节收益第56-58页
        5.4.1 准确测算,用之于民第57页
        5.4.2 实行房产税征收政策第57页
        5.4.3 结合“村转居”制度改革第57-58页
    5.5 差别化政策,兼顾收益与公平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化妆品品牌国际化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家化佰草集为例
下一篇: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与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