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 胃肠激素的种类以及作用方式 | 第13-14页 |
1.2 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 | 第14-18页 |
1.3 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适应性变化 | 第18-19页 |
2 爬行动物内分泌胰的组织细胞学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2.1 胰腺内分泌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 第19-21页 |
2.2 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相互作用 | 第21页 |
2.3 内分泌胰的组织形式 | 第21-22页 |
2.4 胰腺内分泌细胞的适应性变化 | 第22页 |
3 爬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脑肠肽分布与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3.1 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与定位的研究 | 第23-25页 |
3.2 小结与展望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冬眠期和活动期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形态学比较 | 第26-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27-28页 |
1.4 观察与计数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1页 |
2.1 5-HT-IR细胞 | 第29-30页 |
2.2 GAS-IR细胞 | 第30页 |
2.3 SS-IR细胞 | 第30页 |
2.4 VIP-IR细胞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图版说明(Explanation of plates)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冬眠期和活动期扬子鳄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形态学比较 | 第35-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1.1 材料 | 第35-3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36页 |
1.4 观察与计数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38页 |
2.1 扬子鳄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 | 第37页 |
2.2 扬子鳄胰腺内分泌细胞冬眠期的变化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图版说明 (Explanation of plates)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扬子鳄中枢神经系统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与组织定位 | 第43-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1.1 材料 | 第4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44页 |
1.4 观察、显微摄像与分析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2.1 扬子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 第44-46页 |
2.2 SS阳性物质在脑中的分布 | 第46-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3.1 端脑 | 第53页 |
3.2 间脑 | 第53-54页 |
3.3 中脑 | 第54页 |
3.4 小脑 | 第54-55页 |
3.5 延脑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扬子鳄中枢神经系统五羟色胺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与组织定位 | 第56-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1.1 材料 | 第5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57页 |
1.4 观察、显微摄像与分析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2.1 端脑 | 第57-58页 |
2.2 间脑 | 第58-59页 |
2.3 中脑 | 第59页 |
2.4 小脑 | 第59页 |
2.5 延脑 | 第59-60页 |
2.6 脊髓颈段 | 第60-61页 |
3 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