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北京市霾与非霾期间PM2.5中无机组分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PM_(2.5)概述第11-12页
        1.1.1 PM_(2.5)主要来源第11页
        1.1.2 PM_(2.5)的危害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PM_(2.5)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的研究第12-13页
        1.2.2 水溶性离子的研究第13-14页
        1.2.3 重金属元素的研究第14-15页
        1.2.4 PM_(2.5)源解析的研究第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性成果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主要创新性成果第16-17页
第2章 PM_(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17-32页
    2.1 样品的采集第17-19页
        2.1.1 采样点描述第17页
        2.1.2 采样时间安排第17-18页
        2.1.3 霾与非霾判别标准第18页
        2.1.4 样品的称量与保存第18-19页
    2.2 北京市霾与非霾期间PM_(2.5)污染状况第19-24页
        2.2.1 季节性特征第19-21页
        2.2.2 逐日变化第21-23页
        2.2.3 昼夜变化第23-24页
    2.3 PM_(2.5)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24-29页
        2.3.1 温度与相对湿度第25-27页
        2.3.2 风速与风向第27-29页
        2.3.3 大气压第29页
    2.4 多元回归分析第29-30页
        2.4.1 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2.4.2 回归分析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32-49页
    3.1 水溶性离子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2-42页
        3.1.1 仪器及试剂第32-33页
        3.1.2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3-38页
        3.1.3 水溶性离子萃取条件优化第38-39页
        3.1.4 方法学验证第39-42页
    3.2 水溶性离子特征第42-46页
        3.2.1 季节变化特征第42-45页
        3.2.2 SNA浓度特征第45-46页
        3.2.3 NO_3~-/SO_4~(2-)比值特征第46页
    3.3 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3.4 电荷平衡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PM_(2.5)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第49-54页
    4.1 重金属元素分析第49-50页
        4.1.1 仪器及试剂第49-50页
        4.1.2 样品前处理第50页
    4.2 重金属元素污染变化特征第50-53页
        4.2.1 季节变化特征第50-51页
        4.2.2 霾与非霾天污染特征第51-52页
        4.2.3 重金属元素浓度水平比较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北京市PM_(2.5)来源解析第54-64页
    5.1 PMF源解析模型第54-55页
        5.1.1 PMF模型基本原理第54-55页
        5.1.2 不确定度数据计算第55页
    5.2 无机组分源解析第55-57页
        5.2.1 源解析模型的运行第55页
        5.2.2 源解析结果分析第55-57页
    5.3 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第57-63页
        5.3.1 轨迹模型第57-58页
        5.3.2 单条轨迹分析第58-59页
        5.3.3 多条轨迹聚类分析第59-60页
        5.3.4 气团区域传输及聚类分析结果第60-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攀枝花地质环境钒污染发生过程与生物修复研究
下一篇:食品和土壤中PBDE含量的调查与研究:上海和台州,上海市区与郊区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