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XX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第22-30页
    2.1 主要概念界定第22-28页
        2.1.1 电子政务第22-27页
        2.1.2 电子政务建设第27-28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8-30页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XX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困境及成因分析第30-49页
    3.1 XX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第30-31页
    3.2 XX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第31-39页
        3.2.1 XX市电子政务的基本情况第32-38页
        3.2.2 XX市电子政务取得的成效第38-39页
    3.3 XX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困境第39-43页
        3.3.1 政府部门内部办公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第39-40页
        3.3.2 政府部门与公众服务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第40-42页
        3.3.3 政务信息共享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第42-43页
    3.4 成因分析第43-49页
        3.4.1 认识不足导致缺乏领导组织第43-44页
        3.4.2 运行机制不合理导致重复性建设第44-45页
        3.4.3 安全体系不健全影响建设积极性第45-46页
        3.4.4 投入资金形式制约信息资源的利用第46-47页
        3.4.5 人才队伍构成和素质亟待提升第47页
        3.4.6 电子政务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第47-49页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第49-58页
    4.1 国内部分地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第49-52页
        4.1.1 厦门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第49-50页
        4.1.2 合肥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第50-51页
        4.1.3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第51-52页
    4.2 国外部分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第52-55页
        4.2.1 美国的“电子政府”模式第52-54页
        4.2.2 英国的“电子官员”责任制第54-55页
        4.2.3 欧盟的安全管理体系第55页
    4.3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第55-58页
        4.3.1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第55-56页
        4.3.2 出台信息化政策法规第56页
        4.3.3 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第56-57页
        4.3.4 构筑信息化保障体系第57-58页
第五章 完善XX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第58-68页
    5.1 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平台第58-59页
        5.1.1 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第58页
        5.1.2 加强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及安全管理建设第58页
        5.1.3 建立应用和安全基础平台第58-59页
        5.1.4 建设集约化的平台支撑体系第59页
    5.2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第59-60页
        5.2.1 完善基础性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第59页
        5.2.2 加强重点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第59-60页
        5.2.3 推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第60页
        5.2.4 提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功能第60页
    5.3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第60-61页
        5.3.1 制订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第60页
        5.3.2 建立信息交换共享体系第60-61页
        5.3.3 推进跨部门一体化的协同办公体系第61页
        5.3.4 实现市、县(区)、镇(街)政务资源共享第61页
    5.4 促进电子政务企业和民生服务的应用深化第61-64页
        5.4.1 整合建设政府网站群系统第61-62页
        5.4.2 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服务系统建设第62页
        5.4.3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服务第62-63页
        5.4.4 建立和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第63页
        5.4.5 建设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第63-64页
    5.5 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第64-65页
        5.5.1 构筑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第64页
        5.5.2 推行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64页
        5.5.3 加强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建设第64页
        5.5.4 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第64-65页
        5.5.5 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65页
    5.6 健全多方位配套保障机制第65-68页
        5.6.1 组织保障第65页
        5.6.2 制度保障第65-66页
        5.6.3 资金保障第66页
        5.6.4 人才保障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件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江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效果评价及改革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以伊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