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2.1.1 电子政务 | 第22-27页 |
2.1.2 电子政务建设 | 第27-2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XX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30-49页 |
3.1 XX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3.2 XX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3.2.1 XX市电子政务的基本情况 | 第32-38页 |
3.2.2 XX市电子政务取得的成效 | 第38-39页 |
3.3 XX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 第39-43页 |
3.3.1 政府部门内部办公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 第39-40页 |
3.3.2 政府部门与公众服务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 第40-42页 |
3.3.3 政务信息共享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 第42-43页 |
3.4 成因分析 | 第43-49页 |
3.4.1 认识不足导致缺乏领导组织 | 第43-44页 |
3.4.2 运行机制不合理导致重复性建设 | 第44-45页 |
3.4.3 安全体系不健全影响建设积极性 | 第45-46页 |
3.4.4 投入资金形式制约信息资源的利用 | 第46-47页 |
3.4.5 人才队伍构成和素质亟待提升 | 第47页 |
3.4.6 电子政务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9-58页 |
4.1 国内部分地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 第49-52页 |
4.1.1 厦门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 第49-50页 |
4.1.2 合肥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 第50-51页 |
4.1.3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 第51-52页 |
4.2 国外部分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 第52-55页 |
4.2.1 美国的“电子政府”模式 | 第52-54页 |
4.2.2 英国的“电子官员”责任制 | 第54-55页 |
4.2.3 欧盟的安全管理体系 | 第55页 |
4.3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 第55-58页 |
4.3.1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 第55-56页 |
4.3.2 出台信息化政策法规 | 第56页 |
4.3.3 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 | 第56-57页 |
4.3.4 构筑信息化保障体系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完善XX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8-68页 |
5.1 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平台 | 第58-59页 |
5.1.1 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页 |
5.1.2 加强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及安全管理建设 | 第58页 |
5.1.3 建立应用和安全基础平台 | 第58-59页 |
5.1.4 建设集约化的平台支撑体系 | 第59页 |
5.2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 第59-60页 |
5.2.1 完善基础性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 | 第59页 |
5.2.2 加强重点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第59-60页 |
5.2.3 推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 第60页 |
5.2.4 提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功能 | 第60页 |
5.3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 | 第60-61页 |
5.3.1 制订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 | 第60页 |
5.3.2 建立信息交换共享体系 | 第60-61页 |
5.3.3 推进跨部门一体化的协同办公体系 | 第61页 |
5.3.4 实现市、县(区)、镇(街)政务资源共享 | 第61页 |
5.4 促进电子政务企业和民生服务的应用深化 | 第61-64页 |
5.4.1 整合建设政府网站群系统 | 第61-62页 |
5.4.2 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服务系统建设 | 第62页 |
5.4.3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服务 | 第62-63页 |
5.4.4 建立和完善网络问政平台 | 第63页 |
5.4.5 建设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63-64页 |
5.5 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第64-65页 |
5.5.1 构筑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 | 第64页 |
5.5.2 推行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 第64页 |
5.5.3 加强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建设 | 第64页 |
5.5.4 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 第64-65页 |
5.5.5 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第65页 |
5.6 健全多方位配套保障机制 | 第65-68页 |
5.6.1 组织保障 | 第65页 |
5.6.2 制度保障 | 第65-66页 |
5.6.3 资金保障 | 第66页 |
5.6.4 人才保障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件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