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2页 |
1.3.2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第13-17页 |
2.1.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 第13-14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1.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6-17页 |
2.1.5 信息甄别理论 | 第17页 |
2.1.6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2.2.1 信贷风险识别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2 信贷风险的分析与度量研究 | 第19页 |
2.2.3 信贷风险的管理研究 | 第19-20页 |
2.2.4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研究 | 第20-22页 |
第3章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26页 |
3.1 L市农商行现状 | 第22-23页 |
3.2 L市农商行贷款业务现状 | 第23-26页 |
3.2.1 L市农商行信贷总量 | 第23页 |
3.2.2 L市农商行信贷结构 | 第23-24页 |
3.2.3 L市农商行信贷资产质量 | 第24页 |
3.2.4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 第24-26页 |
第4章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26-37页 |
4.1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定性分析 | 第26页 |
4.2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的三个方面 | 第26-34页 |
4.2.1 贷前调查方面 | 第26-30页 |
4.2.2 贷款发放方面 | 第30-32页 |
4.2.3 贷后管理 | 第32-34页 |
4.3 定性分析小结 | 第34-37页 |
第5章 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37-46页 |
5.1 研究思路 | 第37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5.3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 第38-39页 |
5.3.1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8页 |
5.3.2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8页 |
5.3.3 层次单排序 | 第38-39页 |
5.3.4 一致性检验 | 第39页 |
5.3.5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 第39页 |
5.4 构建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模型 | 第39-44页 |
5.4.1 构建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5.4.2 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第40-44页 |
5.5 分析结论 | 第44-46页 |
第6章 对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6-52页 |
6.1 明确战略定位 | 第46页 |
6.2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定体系 | 第46-47页 |
6.3 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工作 | 第47页 |
6.4 开展贷款全过程风险管理 | 第47-49页 |
6.5 创新贷款产品和营销方式 | 第49-50页 |
6.6 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