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注册制下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文献综述第8-11页
    研究目标和方法第11页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1-13页
第1章 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第13-21页
    1.1 证券发行核准制第13-15页
        1.1.1 核准制的定义第13-14页
        1.1.2 核准制的特征第14-15页
    1.2 证券发行注册制第15-16页
        1.2.1 注册制的定义第15页
        1.2.2 注册制的特征第15-16页
    1.3 证券发行审批制第16页
    1.4 注册制与核准制的比较分析第16-21页
        1.4.1 注册制与核准制的理念比较第16-17页
        1.4.2 注册制的优劣分析第17-18页
        1.4.3 核准制的优劣分析第18-19页
        1.4.4 关于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几点结论第19-21页
第2章 我国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的原因第21-26页
    2.1 我国现行核准制之弊端第21-23页
        2.1.1 供求失衡导致“三高”现象第21-22页
        2.1.2 不能保证发行人的质量第22页
        2.1.3 权力寻租第22-23页
        2.1.4 不利于落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第23页
    2.2 我国注册制改革之可行性第23-26页
        2.2.1 注册制概念的厘清第23-24页
        2.2.2 注册制改革的条件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我国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的制度安排第26-34页
    3.1 美国的经验──注册审查第26-27页
    3.2 香港的经验──注册审查第27页
    3.3 特殊的公开发行制度──美国和香港经验第27-29页
        3.3.1 再次公开发行第27-28页
        3.3.2 存量公开发行第28页
        3.3.3 转板制度第28-29页
    3.4 保荐制度的取消第29-31页
        3.4.1 香港保荐制度第29-30页
        3.4.2 建议内地取消保荐人制度第30-31页
    3.5 发审委制度的取消第31-32页
    3.6 公开发行的制度安排──主承销商制度第32-33页
        3.6.1 美国的经验第32-33页
        3.6.2 香港的承销制度第33页
    3.7 公开发行与上市的制度衔接──美国的经验第33-34页
        3.7.1 公开发行并上市第33-34页
        3.7.2 未经公开发行而上市第34页
第4章 我国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的相关制度完善第34-41页
    4.1 发行定价制度的完善第34-36页
        4.1.1 政府监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尽量放权第34页
        4.1.2 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的独立性第34-35页
        4.1.3 完善现行的IPO询价制度的法律建议第35-36页
    4.2 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规定第36-41页
        4.2.1 合理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第36页
        4.2.2 明确信息披露标准,建立保障制度第36-37页
        4.2.3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监管第37-38页
        4.2.4 健全信息披露违规法律责任体系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发表作品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