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抗车辙剂/新型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论文的提出第8-9页
    1.2 聚合物改性剂国内外研究应用第9-11页
        1.2.1 抗车辙剂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橡胶粉研究现状第10页
        1.2.3 复合改性添加剂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改性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第11-15页
        1.3.1 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应用研究第11-12页
        1.3.2 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第12-14页
        1.3.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应用研究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第17-25页
    2.1 试验材料第17-20页
        2.1.1 集料第17-18页
        2.1.2 沥青第18-19页
        2.1.3 抗车辙剂与新型橡胶粉材料第19-20页
    2.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第20-25页
        2.2.1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第20-21页
        2.2.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第21-23页
        2.2.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第23-25页
第三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常见级配的应用第25-53页
    3.1 级配类型的选择第25-26页
    3.2 复合改性剂在连续级配(AC-13)中的应用第26-36页
        3.2.1 抗车辙剂在连续级配中的应用第27-30页
        3.2.2 不同新型橡胶粉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第30-35页
        3.2.3 复合改性剂最佳掺量的确定第35-36页
    3.3 复合改性剂在间断级配中的应用第36-43页
        3.3.1 抗车辙剂在间断级配中的应用第37-38页
        3.3.2 不同新型橡胶粉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第38-42页
        3.3.3 复合改性剂最佳掺量的确定第42-43页
    3.4 复合改性剂在半间断级配中的应用第43-49页
        3.4.1 抗车辙剂在半间断级配中的应用第43-44页
        3.4.2 不同新型橡胶粉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第44-48页
        3.4.3 复合改性剂最佳掺量的确定第48-49页
    3.5 三种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研究第53-82页
    4.1 概述第53-54页
    4.2 粗细集料的划分标准第54页
    4.3 粗集料级配优化研究第54-62页
        4.3.1 试验设计方法的选择第54-57页
        4.3.2 灰色关联分析第57-59页
        4.3.3 回归分析第59-61页
        4.3.4 粗集料级配优化范围的确定第61-62页
    4.4 细集料级配组成研究第62-79页
        4.4.1 正交设计第62-63页
        4.4.2 正交设计数据处理第63-77页
        4.4.3 细集料级配优化第77-79页
    4.5 级配优化方法总结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改性机理及工艺研究第82-95页
    5.1 复合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机理第82-85页
        5.1.1 抗车辙剂改性机理分析第82-84页
        5.1.2 新型橡胶粉改性机理分析第84-85页
        5.1.3 复合改性剂机理分析第85页
    5.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工艺研究第85-91页
        5.2.1 复合改性剂比例的确定第86-87页
        5.2.2 拌和温度的确定第87-89页
        5.2.3 拌和时间和闷料时间的确定第89-90页
        5.2.4 最佳工艺第90-91页
    5.3 优化工艺下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第91-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95-97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95-96页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沼泽腐蚀区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及其防腐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外观造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