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种子雨及其对增温氮沉降响应 | 第10-11页 |
·种子库及其对增温氮沉降响应 | 第11-12页 |
·幼苗再生及其对增温氮沉降响应 | 第12页 |
·地上植被、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相互关系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与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实验地自然概况 | 第14页 |
·样地设计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种子雨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种子库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再生幼苗调查方法 | 第16-17页 |
·数据处理 | 第17-19页 |
3 结果 | 第19-47页 |
·试验处理下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动态结果 | 第19-31页 |
·无处理条件下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动态结果 | 第19-22页 |
·增温处理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动态结果 | 第22-25页 |
·施氮处理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动态结果 | 第25-28页 |
·增温+施氮处理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动态结果 | 第28-31页 |
·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再生不同功能群对增温及施氮的响应 | 第31-34页 |
·植被最初不同功能群的含量 | 第31页 |
·植被最终不同功能群的含量 | 第31页 |
·种子雨各功能群含量 | 第31-32页 |
·种子库各层含量及各功能群含量 | 第32-33页 |
·实生苗各功能群出生死亡数 | 第33-34页 |
·克隆苗各功能群出生与死亡数 | 第34页 |
·植被组成、种子雨、幼苗再生各时期动态对增温及施氮的响应 | 第34-37页 |
·克隆苗出生、死亡及总体的季节动态 | 第34-35页 |
·总种子雨、禾本科种子雨及杂类草种子雨的季节动态 | 第35-36页 |
·实生苗各时期出生、死亡及总体动态 | 第36-37页 |
·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再生幼苗丰富度、辛普森指数对增温及施氮的响应 | 第37-43页 |
·植被组成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 | 第37-38页 |
·种子雨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 | 第38-40页 |
·种子库丰富度及辛普森指数 | 第40-41页 |
·再生实生苗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 | 第41-42页 |
·实生苗与克隆苗总出生、死亡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 | 第42-43页 |
·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实生苗相互关系对增温及施氮的响应 | 第43-47页 |
·植被组成、种子雨、种子库、实生苗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系数 | 第43页 |
·总输入输出关系 | 第43-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种子雨、种子库、实生苗及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关系 | 第47-48页 |
·不同功能群在植被更新中采取的策略 | 第48页 |
·羊草群落对增温处理的响应 | 第48-49页 |
·羊草群落对施氮处理的响应 | 第49页 |
·羊草群落对增温+施氮处理的响应 | 第49-50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0-52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0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