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基于莱菔素的现代五类中药的制备及其药理毒理初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3页
    1.1 癌症简介第17页
    1.2 十字花科蔬菜预防癌症第17-18页
    1.3 硫苷及异硫氰酸酯简介第18-20页
    1.4 莱菔硫烷预防肿瘤效果第20-21页
    1.5 莱菔硫烷的体内外抗癌作用第21-24页
    1.6 莱菔硫烷的临床研究第24-26页
    1.7 莱菔硫烷的抗癌机制第26-28页
        1.7.1 抑制Ⅰ相酶、诱导Ⅱ相酶第26页
        1.7.2 阻滞细胞周期第26-27页
        1.7.3 诱导细胞凋亡第27页
        1.7.4 其它抗癌机制第27-28页
    1.8 莱菔素的药理活性及制备方法第28-31页
        1.8.1 莱菔素对细菌及真菌的抑制活性第28-29页
        1.8.2 莱菔素的抑制突变效果第29页
        1.8.3 莱菔素的体内外抗癌活性第29-30页
        1.8.4 莱菔素的分离制备工艺第30-31页
    1.9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1-33页
        1.9.1 选题意义第31-32页
        1.9.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莱菔素粗提物的制备工艺研究第33-55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4页
        2.1.1 实验材料第34页
        2.1.2 实验仪器第34页
    2.2 实验方法和操作第34-38页
        2.2.1 酶解缓冲溶液的配制第34-35页
        2.2.2 萝卜籽中黑芥子酶酶活第35页
        2.2.3 热压榨预处理第35-36页
        2.2.4 酶解制备莱菔素第36页
            2.2.4.1 酶解工艺小试第36页
            2.2.4.2 酶解工艺放大第36页
        2.2.5 树脂柱分离莱菔素第36-38页
            2.2.5.1 树脂柱分离莱菔素小试第37页
            2.2.5.2 树脂柱分离莱菔素放大第37-38页
        2.2.6 莱菔素含量的检测第38页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8-54页
        2.3.1 热压榨预处理工艺第39-43页
            2.3.1.1 热压榨预处理工艺小试第39-41页
            2.3.1.2 热压榨预处理工艺放大第41-43页
        2.3.2 温度对莱菔素产量的影响第43-44页
        2.3.3 pH值对莱菔素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4-46页
        2.3.4 维生素C对莱菔素产量的影响第46页
        2.3.5 最优酶解工艺参数第46-47页
        2.3.6 酶解工艺放大第47页
        2.3.7 树脂柱分离莱菔素小试第47-52页
            2.3.7.1 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8页
            2.3.7.2 流速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2.3.7.3 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2.3.7.4 洗脱剂体积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2.3.7.5 萃取工艺建立及优化第51-52页
        2.3.8 最优分离工艺参数第52-53页
        2.3.9 树脂柱分离莱菔素放大第53-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莱菔素粗提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第55-69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5页
        3.1.1 实验材料第55页
        3.1.2 实验仪器第55页
    3.2 实验方法和操作第55-58页
        3.2.1 人源性癌细胞培养第56页
        3.2.2 人源性癌细胞铺板第56-57页
        3.2.3 测试样品配制第57页
        3.2.4 给药处理癌细胞第57-58页
        3.2.5 Alarm Blue检测及计算过程第58页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58-66页
        3.3.1 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增殖第59-60页
        3.3.2 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0-61页
        3.3.3 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1-62页
        3.3.4 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2-63页
        3.3.5 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3-64页
        3.3.6 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4-65页
        3.3.7 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增殖第65页
        3.3.8 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莱菔素粗提物的体内毒性和抗癌活性第69-83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9页
        4.1.1 实验材料第69页
        4.1.2 实验仪器第69页
    4.2 实验方法和操作第69-72页
        4.2.1 莱菔素粗提物的急性毒性第70页
        4.2.2 莱菔素粗提物的体内抗癌活性第70-72页
            4.2.2.1 实验动物及癌细胞第70页
            4.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第70-71页
            4.2.2.3 动物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第71-72页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72-80页
        4.3.1 莱菔素粗提物的急性毒性第73-74页
        4.3.2 莱菔素粗提物的体内抗癌活性第74-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83-87页
    5.1 全文结论第83-85页
    5.2 创新点第85页
    5.3 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一 实验试剂和原料第93-94页
附录二 实验仪器第94-95页
致谢第95-97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7-98页
附件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五味子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丹参迷迭香酸合酶基因(SmRAS)特异性沉默对酚酸类成分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