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以房养老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以房养老的内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2 以房养老的风险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期权理论 | 第17页 |
2.2.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19页 |
2.2.3 风险控制理论 | 第19页 |
2.2.4 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 | 第19-21页 |
3 以房养老风险量化模型的确定 | 第21-27页 |
3.1 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介绍 | 第21-24页 |
3.1.1 金融风险管理模型 | 第21-22页 |
3.1.2 其他模型 | 第22-24页 |
3.2 风险量化模型的评价和选取 | 第24-27页 |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以房养老风险量化 | 第27-41页 |
4.1 以房养老风险量化指标体系 | 第27-32页 |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7-28页 |
4.1.2 量化指标的辨识 | 第28-30页 |
4.1.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4.1.4 指标体系说明 | 第31-32页 |
4.2 以房养老风险量化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37页 |
4.2.1 以房养老风险量化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4.2.2 以房养老风险量化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33-37页 |
4.3 以房养老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7-41页 |
4.3.1 以房养老风险评价集的建立 | 第37-38页 |
4.3.2 以房养老风险隶属度向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4.3.3 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 | 第39-41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1-47页 |
5.1 实证的选择 | 第41页 |
5.2 北京市以房养老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41-45页 |
5.3 结论和建议 | 第45-47页 |
5.3.1 风险量化结果分析 | 第45页 |
5.3.2 北京市“以房养老”风险规避建议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