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表面等离子太阳电池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33页 |
2.1 太阳光与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20页 |
2.1.1 太阳辐射 | 第14-15页 |
2.1.1.1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光谱 | 第14页 |
2.1.1.2 大气质量 | 第14-15页 |
2.1.2 太阳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20页 |
2.1.2.1 pn结 | 第15-16页 |
2.1.2.2 半导体的光电转换 | 第16页 |
2.1.2.3 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 | 第16-17页 |
2.1.2.4 伏安特性曲线 | 第17-18页 |
2.1.2.5 GaAs系太阳电池 | 第18-20页 |
2.2 量子点太阳电池理论 | 第20-27页 |
2.2.1 量子点的物理特性 | 第21-24页 |
2.2.1.1 量子尺寸效应 | 第21-22页 |
2.2.1.2 表面效应 | 第22页 |
2.2.1.3 量子限域效应 | 第22-23页 |
2.2.1.4 量子隧道效应 | 第23页 |
2.2.1.5 库仑阻塞效应 | 第23-24页 |
2.2.2 量子点太阳电池的物理机理 | 第24-27页 |
2.2.2.1 量子点多激子太阳电池的机理 | 第24-25页 |
2.2.2.2 量子点中间能带太阳电池的机理 | 第25-27页 |
2.3 等离子体激元太阳电池理论 | 第27-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3-38页 |
3.1 样品的生长、加工和表征 | 第33-36页 |
3.1.1 量子点太阳电池的生长与加工 | 第33-34页 |
3.1.2 金纳米星的合成 | 第34页 |
3.1.3 纳米星和太阳电池的耦合 | 第34-36页 |
3.1.4 太阳电池性能表征 | 第36页 |
3.2 基于FDTD的分析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结果讨论 | 第38-54页 |
4.1 未刻蚀前的纳米星增强作用 | 第38-48页 |
4.2 刻蚀后的纳米星增强作用 | 第48-51页 |
4.3 论文的不足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4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