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37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3页
    1.2 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参数第13-22页
        1.2.1 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工艺第13-15页
        1.2.2 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的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第15-22页
    1.3 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制备关键参数优化的国内外现状第22-35页
        1.3.1 纳米微孔玻璃制备关键参数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及优化第22-24页
        1.3.2 稀土离子吸附关键参数对色品坐标或发光颜色的影响第24-27页
        1.3.3 烧结关键参数对相对密度的影响及优化第27-31页
        1.3.4 烧结关键参数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及优化第31-34页
        1.3.5 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1.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2 纳米微孔玻璃制备及其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37-53页
    2.1 纳米微孔玻璃表面物理参数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机理第37-41页
        2.1.1 纳米微孔玻璃内表面和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性质第37-38页
        2.1.2 纳米微孔玻璃吸附稀土离子的机理第38-41页
    2.2 纳米微孔玻璃制备参数对孔容积的影响第41-47页
        2.2.1 纳米微孔玻璃制备参数的影响机理和选择第41页
        2.2.2 实验方案第41-44页
        2.2.3 工艺参数对表面物理参数的影响及优化第44-47页
    2.3 孔容积对发光强度影响的实验验证第47-52页
        2.3.1 实验方案第47-49页
        2.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稀土离子溶液浓度对色品坐标的影响第53-69页
    3.1 稀土离子对发射光谱的影响机理和离子选择第53-56页
    3.2 稀土离子溶液浓度影响研究的实验方案第56页
    3.3 Eu~(2+)/Dy~(3+)共掺高硅氧荧光玻璃的光谱性质和色品坐标研究第56-61页
        3.3.1 吸附溶液浓度参数第56-57页
        3.3.2 Eu~(2+)/Dy~(3+)共掺高硅氧玻璃中的能量传递分析第57-59页
        3.3.3 Dy~(3+_溶液浓度对Eu~(2+)/Dy~(3+)共掺高硅氧玻璃色品坐标的影响第59-61页
    3.4 Ce~(3+)/Dy~(3+)共掺高硅氧荧光玻璃的光谱性质和色品坐标研究第61-68页
        3.4.1 吸附溶液浓度参数第61-62页
        3.4.2 Ce~(3+)/Dy~(3+)共掺高硅氧玻璃中的能量传递分析第62-65页
        3.4.3 Dy~(3+)溶液浓度对Ce~(3+)/Dy~(3+)共掺高硅氧玻璃色品坐标的影响第65-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 烧结参数对高硅氧玻璃相对密度的影响第69-89页
    4.1 烧结过程中的玻璃相的粘性流动机理第69-70页
    4.2 纳米微孔玻璃的烧结动力学模型第70-77页
        4.2.1 烧结过程中纳米微孔玻璃的结构特征分析第70-72页
        4.2.2 纳米微孔玻璃的烧结动力学模型第72-77页
    4.3 烧结参数对高硅氧玻璃相对密度的影响第77-83页
        4.3.1 烧结温度对相对密度的影响第78-79页
        4.3.2 保温时间对相对密度的影响第79-81页
        4.3.3 升温速率对相对密度的影响第81-83页
    4.4 烧结参数对高硅氧玻璃相对密度影响的实验验证第83-88页
        4.4.1 实验方案第83-85页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5-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5 烧结参数对高硅氧玻璃中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89-127页
    5.1 烧结过程中的羟基脱除反应第89-93页
    5.2 稀土离子的荧光寿命模型第93-101页
        5.2.1 羟基脱除的反应动力学理论第94-95页
        5.2.2 羟基脱除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羟基残留分数第95-99页
        5.2.3 稀土离子的荧光寿命模型第99-101页
    5.3 烧结参数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101-105页
        5.3.1 烧结温度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102页
        5.3.2 保温时间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102-103页
        5.3.3 升温速率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103-105页
    5.4 烧结参数对稀土离子荧光寿命影响的实验验证第105-124页
        5.4.1 实验方案第105-110页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0-124页
    5.5 针对荧光寿命优化和最终烧结参数选择第124-126页
    5.6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6 结论和展望第127-131页
    6.1 全文总结第127-129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5页
附录第145-146页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5-146页
    B. 科研工作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溶剂浇铸法和沉积法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下一篇: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