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9-13页 |
目录 | 第13-15页 |
Contents | 第15-17页 |
图清单 | 第17-22页 |
表清单 | 第22-23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3-26页 |
1 绪论 | 第26-3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6-2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2 采动应力导致煤帮破坏及支护结构失效机理 | 第36-63页 |
2.1 沿空留巷滞后段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36-42页 |
2.2 采动巷道煤帮损伤深度理论分析 | 第42-52页 |
2.3 采动应力扰动致锚固体失效原因 | 第52-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3 破裂煤体注浆固结承载性能恢复实验 | 第63-80页 |
3.1 破裂煤体注浆固结体强度测试 | 第63-68页 |
3.2 注浆固结体力学性能分析 | 第68-75页 |
3.3 常用水泥基注浆材料适用性测试分析 | 第75-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沿空留巷采动破碎煤体注浆时机优化分析 | 第80-102页 |
4.1 巷道帮部围岩裂隙时空演化规律 | 第80-83页 |
4.2 随机宽度单裂隙中浆液扩散范围 | 第83-90页 |
4.3 沿空留巷帮部注浆时机选择数值模拟 | 第90-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5 沿空留巷采动破碎煤帮重构关键技术 | 第102-117页 |
5.1 煤帮承载结构重构技术体系及基本原则 | 第102-105页 |
5.2 锚注一体支护技术 | 第105-108页 |
5.3 注浆固结破碎煤帮支护技术 | 第108-112页 |
5.4 帮部锚索梁(桁架)支护技术 | 第112-114页 |
5.5 大变形沿空留巷高强度主动锚固修复技术 | 第114-11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6 工业性试验 | 第117-138页 |
6.1 锚注一体支护技术维护沿空留巷煤帮稳定性工程案例 | 第117-123页 |
6.2 注浆固结破碎煤帮沿空留巷工程案例 | 第123-130页 |
6.3 帮部大变形沿空留巷高强度主动锚固修复工程案例 | 第130-13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7 结论 | 第138-14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8-139页 |
7.2 创新点 | 第13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3页 |
作者简历 | 第153-1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