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无核白葡萄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建立与转基因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葡萄再生途径第14-16页
        1.2.1 器官再生途径第14-15页
        1.2.2 体细胞胚再生途径第15-16页
    1.3 影响葡萄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第16-18页
        1.3.1 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16-17页
        1.3.2 外植体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17页
        1.3.3 培养基组成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17-18页
        1.3.4 葡萄体细胞胚性保持第18页
    1.4 葡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8-22页
        1.4.1 基因工程原理第18-19页
        1.4.2 农杆菌转化葡萄影响因素第19-21页
        1.4.3 葡萄基因工程发展趋势第21-22页
    1.5 畸形胚发生现象第22-23页
    1.6 葡萄芪合成酶功能以及基因工程概述第23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葡萄体细胞胚再生途径建立第25-42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25页
        2.1.1 植物材料第25页
        2.1.2 主要试剂第25页
        2.1.3 主要仪器第25页
    2.2 方法第25-29页
        2.2.1 外植体采集与消毒第25-26页
        2.2.2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6页
        2.2.3 体细胞胚诱导第26-27页
        2.2.4 葡萄原胚团(PEM)扩繁第27页
        2.2.5 二次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7-28页
        2.2.6 葡萄体细胞胚萌发和成苗第28-29页
        2.2.7 葡萄温室炼苗第29页
        2.2.8 数据统计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2.3.1 葡萄花器官采集以及茎尖扩繁第29-30页
        2.3.2 外植体消毒方法优化第30-31页
        2.3.3 外植体和培养基类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1-32页
        2.3.4 最佳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筛选第32-33页
        2.3.5 葡萄液体悬浮培养增殖原胚团(PEM)第33-35页
        2.3.6 影响葡萄二次体细胞胚再生的因素第35-36页
        2.3.7 蔗糖浓度对体细胞胚萌发的影响第36-37页
        2.3.8 BAP 浓度对于体细胞胚成苗的影响第37-38页
        2.3.9 葡萄体细胞胚再生以及保持第38-39页
    2.4 讨论第39-40页
    2.5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葡萄畸形胚控制与利用第42-49页
    3.1 材料和试剂第42页
        3.1.1 植物材料第42页
        3.1.2 主要试剂第42页
        3.1.3 主要仪器第42页
    3.2 方法第42-44页
        3.2.1 基本培养基对畸形胚形成的影响第42-43页
        3.2.2 BAP 对畸形胚形成的影响第43页
        3.2.3 蔗糖浓度对畸形胚形成的影响第43页
        3.2.4 各种畸形胚对成苗率的影响第43页
        3.2.5 畸形胚再利用第43页
        3.2.6 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43页
        3.2.7 数据统计分析第43-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3.3.1 畸形体细胞胚观察第44页
        3.3.2 体细胞胚成苗结果研究第44-45页
        3.3.3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体细胞胚萌发时形态的影响第45页
        3.3.4 BAP 浓度对体细胞胚萌发时形态的影响第45-46页
        3.3.5 蔗糖对胚萌发时形态的影响第46页
        3.3.6 畸形萌发胚通过二次胚再生途径再生利用第46-47页
    3.4 讨论第47-48页
    3.5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欧洲葡萄无核白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转泛素连接酶基因研究第49-65页
    4.1 材料和试剂第49-50页
        4.1.1 植物材料第49页
        4.1.2 植物表达载体以及菌株第49页
        4.1.3 主要试剂第49-50页
        4.1.4 主要仪器第50页
    4.2 方法第50-53页
        4.2.1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遗传转化第50页
        4.2.2 胚性材料卡那霉素抗性实验第50-51页
        4.2.3 不同胚性组织转化效率测试第51页
        4.2.4 不同筛选方法对转化的影响第51-52页
        4.2.5 转基因胚的成苗第52页
        4.2.6 转基因苗的分子检测第52-53页
        4.2.7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以及抗病性测试第53页
        4.2.8 数据统计分析第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4.3.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第53-54页
        4.3.2 卡那霉素最佳筛选浓度确定第54-55页
        4.3.3 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和原胚团转化效率的比较第55-56页
        4.3.4 延迟筛选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第56页
        4.3.5 交替成苗对转基因胚成苗率的影响第56-57页
        4.3.6 无核白葡萄抗性苗分子检测第57-59页
        4.3.7 转基因苗的形态学观察第59-60页
        4.3.8 转泛素连接酶基因葡萄白粉病抗性鉴定第60-62页
    4.4 讨论第62-63页
    4.5 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欧洲葡萄无核白转中国野生华东葡萄芪合成酶基因研究第65-82页
    5.1 材料和试剂第65-66页
        5.1.1 植物材料第65页
        5.1.2 菌株和载体第65页
        5.1.3 主要试剂第65-66页
        5.1.4 主要仪器第66页
    5.2 方法第66-69页
        5.2.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 芪合成酶基因转化无核白葡萄第66页
        5.2.2 转芪合成酶基因检测第66-68页
        5.2.3 转基因株系中芪合成酶基因家族(STS)转录水平变化第68页
        5.2.4 转基因株系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转录水平变化第68页
        5.2.5 转基因植株中芪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第68-69页
        5.2.6 无核白葡萄转芪合成酶基因株系抗白粉病测试第69页
        5.2.7 数据分析第6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9-80页
        5.3.1 无核白葡萄转芪合成酶基因株系再生以及检测第69-71页
        5.3.2 STS 基因过量表达对于其家族各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1-72页
        5.3.3 STS 基因过量表达对 CHS 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2-73页
        5.3.4 芪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第73-76页
        5.3.5 无核白葡萄转芪合成酶基因株系抗白粉病检测第76-80页
    5.4 讨论第80-81页
    5.5 小结第81-82页
全文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缩略词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平衡的隧道地下水渗控方法及限排水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