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乔十光对中国漆画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 第11-12页 |
| ·相关工作 | 第12-13页 |
| ·本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乔十光生平及对中国现代漆画的影响 | 第15-25页 |
| ·生平概述 | 第15-16页 |
| ·艺术渊源 | 第16-18页 |
| ·乔十光对中国现代漆画的影响和贡献 | 第18-25页 |
| ·对中国漆画成形、独立做出的贡献 | 第19-20页 |
| ·为"漆画"正名 | 第20-21页 |
| ·漆画队伍的建设 | 第21-23页 |
| ·对后代漆画家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第3章 对中国漆画艺术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 ·中国漆画艺术现状 | 第25页 |
| ·与韩国、越南漆画发展比较 | 第25-27页 |
| ·韩国的漆画现状 | 第25-26页 |
| ·越南漆画现状 | 第26-27页 |
| ·对中国漆画发展的建议 | 第27-29页 |
| ·观念的改变 | 第27页 |
| ·漆画语言的创新 | 第27-28页 |
| ·加强高校漆画教学 | 第28-29页 |
| ·中国漆画发展的展望 | 第29-31页 |
| 第4章 乔十光作品分析 | 第31-35页 |
| ·研究生阶段(1961—1964年) | 第31页 |
|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 第31-32页 |
| ·文革结束后十年(1976—1987年) | 第32-33页 |
| ·拓展时期(1987—2002年) | 第33页 |
| ·回归探新时期(2002—至今) | 第33-3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