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分析方法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2 FMEA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6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FMEA分析理论与数据挖掘理论 | 第18-32页 |
2.1 FMEA分析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1 可靠性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2 FMEA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1.3 传统的电路系统FMEA方法 | 第21-22页 |
2.2 数据挖掘理论 | 第22-29页 |
2.2.1 数据挖掘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2 数据挖掘过程 | 第23-25页 |
2.2.3 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聚类分析 | 第25-29页 |
2.3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分析的实现 | 第32-59页 |
3.1 电路单元故障模型 | 第32-35页 |
3.2 故障注入仿真方法研究 | 第35-36页 |
3.2.1 电路系统中的故障注入方法 | 第35页 |
3.2.2 在PSpice仿真环境下的故障遍历注入流程 | 第35-36页 |
3.3 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仿真结果参数化 | 第36-42页 |
3.3.1 仿真结果参数法依据 | 第37页 |
3.3.2 基于故障遍历注入仿真的结果参数化方法 | 第37-42页 |
3.4 参数化结果的聚类分析处理 | 第42-55页 |
3.4.1 单波形参数的k-means聚类方法 | 第42-43页 |
3.4.2 基于波形参数特征矢量的聚类方法 | 第43-45页 |
3.4.3 两种聚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聚类结果对比 | 第45-55页 |
3.5 电路FMEA处理 | 第55-59页 |
3.5.1 故障类别发生度计算 | 第55-56页 |
3.5.2 故障类别严酷度选择 | 第56-57页 |
3.5.3 风险评估系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3.5.4 其他FMEA分析信息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处理软件实现 | 第59-85页 |
4.1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处理软件的功能框架 | 第59-61页 |
4.2 基于数据挖掘的FMEA处理软件的设计方法 | 第61-73页 |
4.2.1 软件内部接.的实现 | 第61-66页 |
4.2.2 仿真结果提取功能的实现 | 第66-70页 |
4.2.3 聚类处理功能的实现 | 第70-71页 |
4.2.4 FMEA表格自动生成的实现 | 第71-73页 |
4.3 软件界面及操作流程 | 第73-84页 |
4.3.1 载入仿真结果&选择分析节点 | 第75页 |
4.3.2 参数化类型选择 | 第75-76页 |
4.3.3 数据参数化流程 | 第76-78页 |
4.3.4 故障类别划分 | 第78-81页 |
4.3.5 FMEA分析 | 第81-84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8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及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