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1.2.1 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1.2.2 伺服系统基本概念及发展 | 第13-14页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无源毫米波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及伺服系统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 黑体辐射与无源毫米波成像机制及特点 | 第16-19页 |
2.1.1 黑体辐射理论简介 | 第16-17页 |
2.1.2 毫米波的特点与无源毫米波成像机制 | 第17-19页 |
2.2 伺服系统介绍 | 第19-21页 |
2.2.1 伺服系统基本概念及功能介绍 | 第19-21页 |
2.2.2 伺服系统中常用的电机介绍 | 第21页 |
2.2.3 DSP在数字控制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 第21页 |
2.3 毫米波图像错位校正算法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成像系统伺服单元方案研究及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23-44页 |
3.1 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 第23-25页 |
3.2 伺服单元方案研究 | 第25-38页 |
3.2.1 系统对伺服单元功能要求 | 第25-27页 |
3.2.2 伺服单元技术指标分析及参数计算 | 第27-29页 |
3.2.3 电机选型及伺服机构方案设计 | 第29-33页 |
3.2.4 闭环控制系统及编码器选型 | 第33-34页 |
3.2.5 伺服控制器功能要求分析及选型 | 第34-35页 |
3.2.6 伺服单元整体设计及实现方案 | 第35-38页 |
3.3 控制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8-42页 |
3.3.1 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8-41页 |
3.3.2 电路板PCB设计与实现 | 第41-42页 |
3.4 伺服单元电气连接与抗干扰实现 | 第42-43页 |
3.4.1 伺服单元电气连接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扫描过程运动模式设计与控制软件设计 | 第44-55页 |
4.1 扫描过程与电机加减速模式设计 | 第44-46页 |
4.2 控制软件实现 | 第46-52页 |
4.2.1 主程序 | 第48页 |
4.2.2 系统和外设初始化 | 第48-49页 |
4.2.3 手动扫描模块 | 第49页 |
4.2.4 自动扫描模块 | 第49页 |
4.2.5 基本子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4.2.6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50-52页 |
4.3 伺服单元实验测试 | 第52-53页 |
4.3.1 伺服DSP运行环境测试 | 第52页 |
4.3.2 PWM波输出测试 | 第52页 |
4.3.3 串.通信测试 | 第52-53页 |
4.3.4 伺服单元扫描实验 | 第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图像行间错位分析及校正算法研究 | 第55-65页 |
5.1 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图像错位问题说明 | 第55-56页 |
5.2 毫米波图像错位成因分析 | 第56-58页 |
5.3 毫米波图像行间错位校正算法研究 | 第58-64页 |
5.3.1 自然场景相关性和行间错位 | 第58-60页 |
5.3.2 相位差降噪与提取 | 第60-61页 |
5.3.3 相位差拟合区间选取 | 第61-62页 |
5.2.4 毫米波成像行间错位校正算法实现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