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1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白酒业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16-17页 |
1.3.1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产业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1.1 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强调“演化”的“动态”特征 | 第19页 |
2.1.2 产业演化是具有开放性、多层性和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 第19-20页 |
2.1.3 产业演化路径影响因素多元,强调主体能动性 | 第20-21页 |
2.2 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解析 | 第21-27页 |
2.2.1 路径依赖是演化经济学的关键特征 | 第21-23页 |
2.2.2 区域产业路径依赖的三大类型 | 第23-26页 |
2.2.3 区域产业路径依赖的复杂性 | 第26-27页 |
2.3 技术演化是区域产业演化研究的核心 | 第27-30页 |
2.3.1 技术演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基础 | 第27-28页 |
2.3.2 动力机制是技术演化研究的焦点 | 第28页 |
2.3.3 区域产业技术演化路径研究的基本逻辑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国白酒业演化的生产路径分析 | 第30-37页 |
3.1 中国白酒起源及其工艺特点 | 第30-31页 |
3.1.1 白酒的起源 | 第30页 |
3.1.2 白酒生产工艺特点 | 第30-31页 |
3.2 中国白酒业的产业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2.1 白酒业对经济社会贡献明显 | 第31-32页 |
3.2.2 白酒业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 第32-33页 |
3.2.3 白酒业行业效益受政策影响增速放缓 | 第33-34页 |
3.2.4 白酒业技术投入水平较低 | 第34页 |
3.3 中国白酒业演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4-37页 |
3.3.1 生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 第34-35页 |
3.3.2 白酒行业的资源环境的约束性逐渐增大 | 第35页 |
3.3.3 白酒业生产消费环境面临越加理性的政策导向 | 第35-36页 |
3.3.4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着白酒行业的稳健发展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中国白酒业技术可视化与演化路径分析 | 第37-51页 |
4.1 可视化方法及数据来源简介 | 第37-38页 |
4.1.1 知识数据可视化工具介绍 | 第37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4.2 中国白酒业技术的总量和结构路径特征比较分析 | 第38-43页 |
4.2.1 白酒业技术总量整体发展为上升趋势,但2015年有所放缓 | 第38-40页 |
4.2.2 白酒业技术结构不平衡,外观占比81% | 第40-42页 |
4.2.3 白酒上市公司的创新地位突出 | 第42-43页 |
4.3 中国白酒业技术演化的领域变迁 | 第43-46页 |
4.3.1 白酒业技术划分为13类细分领域 | 第43-44页 |
4.3.2 白酒业技术细分领域的演化速率不 | 第44-46页 |
4.4 中国白酒业技术演化的空间特征 | 第46-49页 |
4.4.1 白酒业技术创新活动地理集中度高,但开始呈现弱分散化 | 第46-48页 |
4.4.2 白酒业技术生产区域集中化,四川优势明显 | 第48-49页 |
4.5 中国白酒业技术演化中的主要问题 | 第49-51页 |
4.5.1 白酒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专利技术结构路径不合理 | 第49页 |
4.5.2 白酒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区域分布路径差异较大,四川最为活跃 | 第49-50页 |
4.5.3 白酒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细分领域路径发展速度、质量不一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中国白酒技术演化的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 第51-60页 |
5.1 实证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 | 第51-53页 |
5.1.1 指标选取 | 第51-52页 |
5.1.2 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52-53页 |
5.2 模型方法选取与设定 | 第53-54页 |
5.2.1 模型方法的选取 | 第53-54页 |
5.2.2 模型设定 | 第54页 |
5.3 面板模型的检验 | 第54-56页 |
5.3.1 模型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54-55页 |
5.3.2 面板数据模型的Hausman检验和判定 | 第55-56页 |
5.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4.1 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56-57页 |
5.4.2 模型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5.5 基于面板模型的结论和建议 | 第58-60页 |
5.5.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5.5.2 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白酒业技术演化路径的地方性分析:以茅台镇为例 | 第60-72页 |
6.1 茅台酒技术演化历史 | 第60-62页 |
6.1.1 茅台白酒业存在极强资源路径依赖性 | 第60页 |
6.1.2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茅台镇白酒业发展的核心 | 第60-61页 |
6.1.3 茅台镇白酒业演化的历史路径 | 第61-62页 |
6.2 茅台镇白酒业技术生产现状 | 第62-64页 |
6.3 茅台镇白酒业技术生产的主体路径分析 | 第64-70页 |
6.3.1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介绍 | 第64-65页 |
6.3.2 变量选择与案例数据来源 | 第65-67页 |
6.3.3 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67页 |
6.3.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6.4 基于白酒业技术演化路径的地方性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6.4.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4.2 建议与对策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72-76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2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72-74页 |
7.2.1 强化围绕产品质量提升的技术路径优化战略 | 第72-73页 |
7.2.2 激发白酒关键企业在路径创新中的领导效应 | 第73页 |
7.2.3 鼓励区域白酒业充分挖掘技术路径地方特色 | 第73页 |
7.2.4 齐心协力营造好合理有序的白酒业创新环境 | 第73-74页 |
7.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4页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