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构造论文

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0页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地面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和国内外现状第11-12页
    1.3 压气机可控扩散叶型发展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1.4 优化设计方法综述第15-19页
        1.4.1 叶型参数化第16-17页
        1.4.2 流场求解第17页
        1.4.3 叶轮机械中气动设计优化算法第17-19页
    1.5 分离流基本理论第19-21页
    1.6 转捩研究综述第21-28页
        1.6.1 转捩的基本概念第21页
        1.6.2 转捩的理论研究第21-22页
        1.6.3 影响转捩的因素第22-23页
        1.6.4 转捩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1.6.5 转捩过程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第26-28页
    1.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与验证第30-39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MISES 程序简介第30页
    2.3 CFX 软件简介第30-31页
    2.4 二维计算程序校核第31-34页
        2.4.1 MISES 程序校核第32-33页
        2.4.2 CFX 计算校核第33-34页
    2.5 三维计算程序校核第34-38页
        2.5.1 实验方法第34-36页
        2.5.2 数值模拟方法第36页
        2.5.3 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叶型优化设计平台第39-49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叶型参数化方法第39-42页
        3.2.1 基于 NURB 曲线的参数化方法第39-41页
        3.2.2 本文原始叶型参数化第41-42页
    3.3 数值求解过程第42-44页
        3.3.1 CFX 求解过程第42-44页
        3.3.2 MISES 求解过程第44页
    3.4 优化算法第44-48页
        3.4.1 本文所用的多岛遗传算法第45-46页
        3.4.2 目标函数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优化结果二维性能分析第49-65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叶型优化结果对比第49-55页
        4.2.1 叶型比较第49-51页
        4.2.2 目标函数比较第51-52页
        4.2.3 总体性能比较第52-53页
        4.2.4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第53-54页
        4.2.5 转捩位置分布第54-55页
    4.3 优化结果性能分析第55-64页
        4.3.1 变冲角下型面压力分布第55-57页
        4.3.2 转捩位置第57-59页
        4.3.3 叶片表面附面层损失第59-62页
        4.3.4 尾迹损失第62-63页
        4.3.5 总压损失沿流向分布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优化叶型在三维叶栅性能分析第65-81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叶片生成第65页
    5.3 计算方法第65-66页
    5.4 优化结果分析第66-70页
        5.4.1 分离形态第67-69页
        5.4.2 出口截面总压损失沿径向分布第69-70页
    5.5 末级静叶变冲角特性分析第70-79页
        5.5.1 壁面极限流线第70-73页
        5.5.2 叶栅损失第73-76页
        5.5.3 角区分离对叶栅扩压性能的影响第76页
        5.5.4 叶片表面附面层的转捩情况第76-78页
        5.5.5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第78-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益生产在M公司发动机装配线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PAC与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水中铜绿微囊藻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