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果蔬抗氧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果蔬抗氧化物质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2 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抗过敏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过敏性反应 | 第11-12页 |
1.2.2 植物源抗过敏性物质 | 第12页 |
1.2.3 体外抗过敏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4 抗氧化与抗过敏之间的关系 | 第13页 |
1.3 发酵果蔬汁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石榴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4.1 石榴资源概述 | 第14页 |
1.4.2 石榴各部位的研究 | 第14页 |
1.4.3 石榴的保健作用 | 第14-16页 |
1.4.4 石榴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1.5.1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八种果蔬抗氧化性和抗过敏性分析 | 第19-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0-22页 |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3.1 八种果蔬抗氧化性分析 | 第25页 |
2.3.2 八种果蔬抗过敏性分析 | 第25-27页 |
2.3.3 八种果蔬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抗过敏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2.3.4 八种果蔬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抗过敏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5 八种果蔬果胶含量与抗氧化性、抗过敏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2.3.6 八种果蔬抗坏血酸含量与抗氧化性、抗过敏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石榴果实不同部位抗氧化性和抗过敏性分析 | 第33-44页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3-34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页 |
3.2.2 样品溶液制备 | 第34-35页 |
3.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35-36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 石榴不同部位水分含量 | 第36页 |
3.3.2 石榴不同部位抗氧化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3 石榴不同部位抗过敏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4 石榴不同部位总酚含量 | 第41页 |
3.3.5 石榴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 | 第41-42页 |
3.3.6 石榴不同部位鞣花酸含量 | 第42页 |
3.3.7 石榴不同部位抗坏血酸含量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石榴汁发酵用菌种的筛选 | 第44-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菌株分离来源 | 第44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4.1.4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45-46页 |
4.2.2 菌株的活化 | 第46页 |
4.2.3 耐多酚性能菌株的复筛 | 第46页 |
4.2.4 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 第46-47页 |
4.2.5 双菌共发酵生长曲线 | 第47页 |
4.2.6 复合菌在不同没食子酸浓度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 | 第47页 |
4.2.7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3.1 乳酸菌的鉴定 | 第47-48页 |
4.3.2 耐多酚性能菌株的复筛 | 第48-50页 |
4.3.3 菌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第50-51页 |
4.3.4 LP2与酵母菌共发酵生长曲线 | 第51-52页 |
4.3.5 复合菌在不同没食子酸浓度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发酵石榴汁抗氧化性和抗过敏性的变化 | 第54-70页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4-56页 |
5.1.1 实验原料 | 第54-55页 |
5.1.2 发酵菌种 | 第55页 |
5.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6-60页 |
5.2.1 技术路线 | 第56页 |
5.2.2 发酵液制备 | 第56页 |
5.2.3 分组与发酵 | 第56-57页 |
5.2.4 样品溶液制备 | 第57页 |
5.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57-59页 |
5.2.6 发酵石榴汁感官性评价 | 第59-60页 |
5.2.7 数据处理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5.3.1 发酵过程中石榴汁抗氧化性的变化 | 第60-61页 |
5.3.2 发酵过程中石榴汁抗过敏性的变化 | 第61-62页 |
5.3.3 发酵过程中石榴汁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62-63页 |
5.3.4 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 第63-64页 |
5.3.5 发酵过程中鞣花酸含量的变化 | 第64-65页 |
5.3.6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65-66页 |
5.3.7 发酵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 第66页 |
5.3.8 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的变化 | 第66-67页 |
5.3.9 发酵石榴汁感官评价 | 第67-68页 |
5.4 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