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2.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0.2.4 文本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2.5 本文创新之点 | 第16-17页 |
1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7-23页 |
1.1 卢卡奇物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17-19页 |
1.1.1 匈牙利革命的失败与物化思想的萌芽 | 第17-18页 |
1.1.2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物化研究的深入 | 第18-19页 |
1.2 卢卡奇物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9-23页 |
1.2.1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理论因素 | 第19-21页 |
1.2.2 对实证哲学的批判与历史哲学的重构 | 第21-23页 |
2 物化的普遍性及其内化——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 | 第23-36页 |
2.1 青年马克思理论视阈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23-26页 |
2.1.1 物化的理论准备——“对象化”与“异化” | 第23-24页 |
2.1.2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24-26页 |
2.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逻辑 | 第26-36页 |
2.2.1 物化的现实领域:普遍商品化 | 第26-29页 |
2.2.2 物化的心理领域:物化意识 | 第29-32页 |
2.2.3 物化的社会与伦理领域:物化的社会与伦理规范 | 第32-34页 |
2.2.4 物化的终极领域:物化危机 | 第34-36页 |
3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时代价值 | 第36-47页 |
3.1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价值 | 第36-42页 |
3.1.1 卢卡奇物化理论掀起了物化新形态批判的浪潮 | 第36-39页 |
3.1.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维度与人性的复归 | 第39-40页 |
3.1.3 物化危机理论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拓展 | 第40-42页 |
3.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实价值 | 第42-47页 |
3.2.1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构建中国现代性的启示 | 第42-44页 |
3.2.2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