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逻辑及框架结构图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SCP理论 | 第16页 |
2.1.2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创新理论 | 第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国外网络经济理论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2 中国网络经济理论的发展 | 第19-21页 |
3 移动终端产业概述 | 第21-32页 |
3.1 移动终端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3.2 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 | 第22页 |
3.3 移动终端产业的构成 | 第22-24页 |
3.4 移动终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新趋势 | 第24-29页 |
3.4.1 全球终端市场加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第25-26页 |
3.4.2 智能终端份额持续增长,成为关键驱动力 | 第26页 |
3.4.3 中国厂商市场占有率扩大,消费者关注度增强 | 第26-28页 |
3.4.4 终端产业价值移转,应用环节利润水平则持续上升 | 第28页 |
3.4.5 移动终端的商业模式发展创新 | 第28-29页 |
3.5 国外4G发展状况和经验启示 | 第29-32页 |
4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及面临的挑战 | 第32-43页 |
4.1 我国的移动终端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2-36页 |
4.1.1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宏观政策分析 | 第32-33页 |
4.1.2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33页 |
4.1.3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社会消费环境分析 | 第33-35页 |
4.1.4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4.2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SCP分析 | 第36-38页 |
4.2.1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产业结构 | 第36-37页 |
4.2.2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市场行为 | 第37-38页 |
4.2.3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市场绩效 | 第38页 |
4.3 中国移动的移动终端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分析 | 第38-43页 |
4.3.1 市场占有率提升,但是盈利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4.3.2 产业链尚不完整,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 | 第40页 |
4.3.3 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不足,产业整合程度不高 | 第40-41页 |
4.3.4 专利申请质量不高,面临知识产权风险 | 第41-43页 |
5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战略 | 第43-57页 |
5.1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SWOT分析 | 第43-44页 |
5.2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战略目标 | 第44-46页 |
5.3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总体战略 | 第46-48页 |
5.4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模式 | 第48-52页 |
5.4.1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 | 第48-49页 |
5.4.2 建立大中小企业间合理的分工协作作为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 | 第49-50页 |
5.4.3 建立吸纳和运用全球资源作为产业资源的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5.4.4 利用网络经济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集聚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 第51-52页 |
5.5 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重点 | 第52-57页 |
5.5.1 稳固中低端市场,发展高端终端产品是发展基础 | 第52-53页 |
5.5.2 发展核心技术和完善产业链是发展关键 | 第53-54页 |
5.5.3 终端应用向更深层次发展是发展方向 | 第54-55页 |
5.5.4 组建强大产业联盟,完善产业生态系统是发展根本 | 第55-57页 |
6 论文结论及发展建议 | 第57-59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57页 |
6.2 对中国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的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索引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