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混业经营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1.2.2 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1.2.3 混业经营与系统性风险关联性的研究第18-19页
        1.2.4 评述第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混业经营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理第22-29页
    2.1 混业经营对系统性风险的 U 型影响第22-23页
    2.2 适度混业经营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剖析第23-24页
    2.3 过度混业经营加剧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剖析第24-28页
        2.3.1 大型复杂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第25-26页
        2.3.2 非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混业经营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模型构建第29-37页
    3.1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第29-30页
    3.2 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测算方法第30-33页
        3.2.1 边际期望损失法第30-31页
        3.2.2 边际期望损失法的计量框架第31-33页
    3.3 衡量混业经营程度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方法第33-34页
    3.4 混业经营程度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模型构建第34-35页
        3.4.1 模型中控制变量第34-35页
        3.4.2 模型的确立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混业经营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7-52页
    4.1 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度量第37-42页
        4.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样本第37-38页
        4.1.2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第38-39页
        4.1.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4.2 混业经营程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第42-50页
        4.2.1 数据来源和研究样本选取第42页
        4.2.2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第42-45页
        4.2.3 面板模型形式的确定第45-47页
        4.2.4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危机后混业经营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第52-60页
    5.1 金融危机后各国的混业经营制度改革第52-57页
        5.1.1 美国的混业经营制度改革第52-54页
        5.1.2 英国的混业经营制度改革第54-56页
        5.1.3 法国的混业经营制度改革第56-57页
    5.2 各国混业经营改革制度的经验第57-59页
        5.2.1 促使金融机构职能定位的回归第57页
        5.2.2 限制高风险非银行业务的过度发展第57-58页
        5.2.3 完善金融混业集团的公司治理机制第58-59页
        5.2.4 构建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监管机制第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我国混业经营所处阶段及推进设想第60-67页
    6.1 我国混业经营所处阶段分析第60-62页
        6.1.1 我国混业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第60-61页
        6.1.2 从防范系统性风险分析我国混业经营发展的必要性第61-62页
    6.2 推进我国混业经营制度的基本设想第62-67页
        6.2.1 混业经营的立法第62-63页
        6.2.2 混业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第63-64页
        6.2.3 混业监管机制的构建第64-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5-76页
附录 B DCC-Garch 模型的 matlab 代码第76-77页
附录 C 核密度非参数估计的 matlab 代码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下的市场价格发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