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艺术教育的概念及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 第13-22页 |
1.1 艺术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 第13-15页 |
1.1.1 艺术教育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艺术教育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艺术教育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主要体现 | 第15-18页 |
1.2.1 西方哲学家的艺术道德教化思想 | 第16页 |
1.2.2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礼乐教化”思想 | 第16-17页 |
1.2.3 近现代中国艺术家的“以美育德”思想 | 第17-18页 |
1.3 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1.3.1 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保证 | 第19-20页 |
1.3.2 道德品质为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 第20-22页 |
2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内联性 | 第22-29页 |
2.1 美与善的亲缘性 | 第22-23页 |
2.1.1 在词源学上美与善同义 | 第22页 |
2.1.2 艺术美与道德善相辅相成 | 第22-23页 |
2.2 艺术教育是美与善和谐统一的教育方式 | 第23-25页 |
2.2.1 艺术教育可以塑造具有道德人格的生命主体 | 第24页 |
2.2.2 艺术教育是道德自律到自由的审美人格构建活动 | 第24-25页 |
2.3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结合的意义 | 第25-29页 |
2.3.1 赋予道德品质培育的审美化 | 第25-26页 |
2.3.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26-27页 |
2.3.3 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 | 第27-29页 |
3 艺术教育“以美育德”功能发挥不足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3.1 艺术教育“以美育德”功能发挥不足的表现 | 第29-31页 |
3.1.1 高校未能充分重视艺术教育“以美育德”的功能 | 第29-30页 |
3.1.2 教师未能充分利用艺术教育“以美育德”的功能 | 第30页 |
3.1.3 大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艺术教育“以美育德”的功能 | 第30-31页 |
3.2 艺术教育“以美育德”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2.1 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艺术教育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2.3 专业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 | 第32-33页 |
3.2.4 大学生自身缺乏艺术修养 | 第33-34页 |
4 在艺术教育中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对策 | 第34-43页 |
4.1 加强大学生对自身艺术修养培育的自觉性 | 第34-36页 |
4.1.1 主动选择艺术教育相关课程 | 第34-35页 |
4.1.2 积极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 第35-36页 |
4.2 完善艺术教育的教学课程 | 第36-38页 |
4.2.1 科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程 | 第36-37页 |
4.2.2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特点 | 第37页 |
4.2.3 加强艺术教育与道德品质培育的融合 | 第37-38页 |
4.3 转变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 | 第38-39页 |
4.3.1 创建审美性的教学情境 | 第38页 |
4.3.2 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 第38-39页 |
4.3.3 发展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 第39页 |
4.4 营造艺术教育的和谐环境 | 第39-43页 |
4.4.1 整合社会环境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 第39-41页 |
4.4.2 优化家庭环境树立正确艺术教育理念 | 第41页 |
4.4.3 改善校园环境让艺术教育无处不在 | 第41-43页 |
5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