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旅游发展战略概述 | 第17-2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战略 | 第17页 |
2.1.2 发展战略 | 第17页 |
2.1.3 旅游发展战略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旅游竞争力 | 第18-19页 |
2.2.2 区域旅游合作 | 第19页 |
2.2.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4 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20-21页 |
2.3 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21页 |
2.3.1 制定原则 | 第21页 |
2.3.2 指导思想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景忠山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7页 |
3.1 景忠山景区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3.1.1 景忠山历史文脉简述 | 第22-23页 |
3.1.2 景忠山景区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3.2 景区旅游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3.2.1 供应商分析 | 第24页 |
3.2.2 购买者分析 | 第24-25页 |
3.2.3 新加入的竞争者分析 | 第25页 |
3.2.4 替代性产品分析 | 第25-26页 |
3.2.5 现有竞争景区分析 | 第26页 |
3.2.6 分析结论 | 第26页 |
3.3 景区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26-35页 |
3.3.1 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 | 第26-29页 |
3.3.2 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劣势 | 第29-30页 |
3.3.3 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 第30-32页 |
3.3.4 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32-33页 |
3.3.5 分析结论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景忠山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 第37-42页 |
4.1 景忠山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 第37-38页 |
4.1.1 总体思路 | 第37页 |
4.1.2 战略目标 | 第37-38页 |
4.2 景忠山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 | 第38-40页 |
4.2.1 规划编制内容 | 第38页 |
4.2.2 空间布局 | 第38-39页 |
4.2.3 战略规划体系 | 第39-40页 |
4.3 景忠山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 第40-41页 |
4.3.1 全面整合资源,扩大景区规模 | 第40-41页 |
4.3.2 完善旅游要素,拉长旅游链条 | 第41页 |
4.3.3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转型升级 | 第41页 |
4.3.4 强化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景忠山景区旅游发展战略及实施 | 第42-53页 |
5.1 景区总体战略 | 第42-43页 |
5.1.1 旅游品牌战略 | 第42页 |
5.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42-43页 |
5.2 景区业务层战略 | 第43-44页 |
5.2.1 市场营销战略 | 第43页 |
5.2.2 旅游联合战略 | 第43页 |
5.2.3 差异化战略 | 第43-44页 |
5.3 旅游品牌战略实施 | 第44-46页 |
5.3.1 提升核心产品,打造“宗教名山”旅游品牌 | 第44-45页 |
5.3.2 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养心福地”旅游品牌 | 第45页 |
5.3.3 开发旅游商品,打造景忠山购物品牌 | 第45-46页 |
5.4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 第46页 |
5.4.1 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 | 第46页 |
5.4.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 第46页 |
5.5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 | 第46-50页 |
5.5.1 景忠山旅游目标市场的细分 | 第46-48页 |
5.5.2 景忠山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 第48页 |
5.5.3 景忠山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 第48-50页 |
5.6 旅游联合战略实施 | 第50-51页 |
5.6.1 区域对接 | 第50-51页 |
5.6.2 联合营销 | 第51页 |
5.7 差异化战略实施 | 第51-52页 |
5.7.1 设计差异化旅游产品 | 第51页 |
5.7.2 营销差异化旅游产品 | 第51-5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 第53-56页 |
6.1 政策保障 | 第53页 |
6.1.1 行业管理政策 | 第53页 |
6.1.2 招商引资政策 | 第53页 |
6.1.3 人才引进政策 | 第53页 |
6.2 资金保障 | 第53-54页 |
6.2.1 合理使用自有资金 | 第53-54页 |
6.2.2 拓宽融资渠道 | 第54页 |
6.3 制度保障 | 第54-55页 |
6.3.1 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 | 第54页 |
6.3.2 加强景区制度建设 | 第54-55页 |
6.4 人才保障 | 第55页 |
6.4.1 打造管理团队 | 第55页 |
6.4.2 稳定员工队伍 | 第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