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地方政府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研究--以龙岩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1 主要内容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4-15页
2 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定位与作用第15-19页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5-17页
        2.1.1 知识产权第15页
        2.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15-16页
        2.1.3 相关理论第16-17页
    2.2 地方政府在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的定位第17-18页
    2.3 地方政府在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的作用第18-19页
3 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及经验第19-28页
    3.1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及经验第19-23页
        3.1.1 北京模式——直接质押融资第19-21页
        3.1.2 上海模式——间接质押融资第21-23页
    3.2 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及经验第23-28页
        3.2.1 美国模式第23-25页
        3.2.2 日本模式第25-28页
4 龙岩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第28-34页
    4.1 龙岩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概述第28页
    4.2 龙岩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质押融资现状分析第28-34页
        4.2.1 龙岩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态势第28-29页
        4.2.2 龙岩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态势迅猛第29页
        4.2.3 龙岩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利用现状第29-34页
5 龙岩市地方政府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挑战第34-40页
    5.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法规不完善第34-35页
        5.1.1 法律内容不完整第34页
        5.1.2 知识产权质押标的范围太小第34-35页
        5.1.3 缺乏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机关第35页
    5.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程序复杂和中间费用高第35-36页
    5.3 龙岩市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薄弱第36-37页
        5.3.1 龙岩市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第36页
        5.3.2 企业质押融资能力和融资意识较低第36页
        5.3.3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第36-37页
        5.3.4 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第37页
    5.4 龙岩市地方性支持和优惠政策薄弱第37-38页
    5.5 龙岩市银行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态度不积极第38-39页
    5.6 龙岩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介机构不健全第39-40页
        5.6.1 担保机构参与热情不高第39页
        5.6.2 评估公司权威性不够第39-40页
6 地方政府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对策建议第40-46页
    6.1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第40页
        6.1.1 扩大知识产权质押标的范畴第40页
        6.1.2 规范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第40页
    6.2 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体制第40-41页
        6.2.1 进一步规范管理评估机构,明确其相关法律责任第41页
        6.2.2 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队伍人员构成第41页
        6.2.3 构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第41页
    6.3 政府引导强化创新与知识产权意识和环境第41-42页
        6.3.1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第41-42页
        6.3.2 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第42页
        6.3.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第42页
        6.3.4 鼓励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提高知识产权自身价值第42页
    6.4 建立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易体系第42-44页
        6.4.1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第43页
        6.4.2 加强在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公开第43页
        6.4.3 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第43-44页
    6.5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励政策第44-45页
        6.5.1 提高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第44页
        6.5.2 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第44页
        6.5.3 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激励机制第44-45页
    6.6 构建多样化的风险防控机制第45-46页
        6.6.1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贷款与担保服务第45页
        6.6.2 引导建立多方参与和责任共同分担机制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探究--以沾益县西平镇为例
下一篇: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