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0-11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1-12页
2 无线传感网及其关键技术第12-23页
    2.1 无线传感网概述第12-13页
        2.1.1 无线传感网定义第12页
        2.1.2 无线传感网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2.2 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第13-16页
        2.2.1 无线传感网结构第13-14页
        2.2.2 传感器节点结构第14-15页
        2.2.3 无线传感网协议栈第15-16页
    2.3 无线传感网的特征第16-17页
    2.4 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第17-21页
    2.5 无线传感网的应用领域第21-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第23-36页
    3.1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概述第23-27页
        3.1.1 网络拓扑控制主要研究的问题第23-24页
        3.1.2 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的重要性第24页
        3.1.3 网络拓扑控制的设计目标第24-26页
        3.1.4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算法面临的技术挑战第26-27页
    3.2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算法分类第27页
    3.3 功率控制算法第27-30页
    3.4 层次型分簇拓扑控制算法第30-35页
    3.5 选择 LEACH 算法研究的原因第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算法第36-51页
    4.1 LEACH 算法分析第36-39页
    4.2 能量分析第39-42页
        4.2.1 能耗模型第39-40页
        4.2.2 多跳通信第40-41页
        4.2.3 最优簇数目第41-42页
    4.3 能量高效拓扑控制策略第42-45页
        4.3.1 网络模型第42页
        4.3.2 EETCA 算法设计思路第42-44页
        4.3.3 EETCA 算法实现第44-45页
    4.4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45-50页
        4.4.1 仿真模型与参数设置第45-47页
        4.4.2 结果分析第47-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总结和展望第51-53页
    5.1 全文总结第51页
    5.2 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58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C-FDE系统中的均衡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