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抑郁倾向的预防与干预--基于应变力辅导计划(RAP)的探索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第13-28页
    1 研究背景第13-25页
        1.1 青少年抑郁情绪第13-14页
        1.2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第14-22页
            1.2.1 亲子依恋第15-17页
            1.2.2 情绪调节策略第17-20页
            1.2.3 学校归属感第20-21页
            1.2.4 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学校归属感三者关系第21-22页
        1.3 RAP的抑郁预防作用第22-25页
    2 问题提出第25-28页
第二部分 研究一: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8-55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假设第28页
    3 研究设计第28-31页
        3.1 被试第28-29页
        3.2 测量工具第29-30页
        3.3 实验程序第30页
        3.4 统计工具第30-31页
    4 结果分析第31-47页
        4.1 年级、性别因素分析第31-36页
            4.1.1 青少年抑郁得分水平的年级、性别因素分析第31页
            4.1.2 青少年亲子依恋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年级、性别因素分析第31-33页
            4.1.3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性别因素分析第33-34页
            4.1.4 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年级、性别因素分析第34-36页
        4.2 青少年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和学校归属感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第36-37页
            4.2.1 青少年亲子依恋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第36页
            4.2.2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第36-37页
            4.2.3 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第37页
        4.3 青少年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和学校归属感对抑郁的预测作用第37-47页
    5 讨论第47-55页
        5.1 年级、性别因素差异第47-50页
            5.1.1 青少年抑郁得分水平在年级、性别上的差异第47-48页
            5.1.2 青少年亲子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年级、性别上的差异第48页
            5.1.3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级、性别上的差异第48-49页
            5.1.4 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年级、性别上的差异第49-50页
        5.2 青少年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和学校归属感与抑郁的关系第50-55页
            5.2.1 青少年亲子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的关系第51页
            5.2.2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第51-53页
            5.2.3 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的关系第53-54页
            5.2.4 不同性别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的差异第54-55页
第三部分 研究二:RAP的抑郁预防作用探讨第55-66页
    1 研究目的第55页
    2 研究假设第55页
    3 研究设计第55-57页
        3.1 被试第55页
        3.2 测量工具、辅导方案第55-56页
        3.3 实验程序第56-57页
        3.4 统计工具第57页
    4 结果分析第57-64页
    5 讨论第64-66页
        5.1 干预前后两组抑郁水平的变化第64页
        5.2 干预前后两组亲子依恋水平的变化第64-65页
        5.3 干预前后两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变化第65页
        5.4 干预前后两组学校归属感水平的变化第65-66页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第66-70页
    1 总讨论第66-68页
    2 研究意义第68页
    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8-69页
    4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族成年人人格特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近墨者黑:不道德传染对道德判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