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汉末魏晋奏议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奏议文的渊源第9-17页
    第一节 由言到文——“奏议”的演变历史第9-12页
        一、 上古时期——口中之言第9-10页
        二、 商周——言文并存第10-11页
        三、 秦汉——笔下之文第11-12页
    第二节 奏议文本源探析第12-17页
        一、 文本于经——《尚书》《春秋》与奏议文的渊源第12-15页
        二、 文源于子——诸子与奏议文的渊源第15-17页
第二章 汉末魏晋奏议文之文类状况第17-22页
    第一节 对“奏议文”文类的特点研究第17-18页
    第二节 文体类别的嬗变第18-22页
        一、 表体代章,章表合一第18页
        二、 变奏为疏,称奏为启第18-19页
        三、 奏之别体,封事弹事第19-20页
        四、 驳议对策,渐少渐无第20页
        五、 奏议别枝,“连珠”两用第20-22页
第三章 汉末魏晋奏议文的风格流变第22-49页
    第一节 承上启下——建和元年至兴平第23-28页
        一、 承上——熔铸经诰,典雅渊懿第23-25页
        二、 启下——直陈其事,注重文采第25-28页
    第二节 清峻骋辞——建安元年至延康第28-33页
        一、 清峻——平正通达,言简意赅第28-30页
        二、 骋辞——气扬采飞,文采彬蔚第30-33页
    第三节 平易晓畅——黄初元年至景初第33-38页
        一、 平易——文从字顺,浅深合度第36-37页
        二、 晓畅——文意直白,循词得志第37-38页
    第五节 理周辞要——正始元年至咸熙第38-42页
    第六节 浮辞日增——泰始元年至太康第42-49页
第四章 汉末魏晋奏议文的文学成就第49-63页
    第一节 多样化的行文风格第49-52页
        一、 熔铸经诰——儒家之文第49-50页
        二、 条理完密——名法家之文第50-51页
        三、 敷张繁穰——纵横家之文第51-52页
    第二节 精巧细致的文章结构第52-58页
        一、 起,文章的开端第52-54页
        二、 承,承上启下第54-55页
        三、 转,平中生奇第55-56页
        四、 合,收拢结尾第56-58页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第58-63页
        一、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第58-59页
        二、 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第59-60页
        三、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第60-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宏大叙事与《白鹿原》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论方东树的唐诗观